|
一个保送生谈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赞! |
昨晚朋友圈被娃爸娃妈们刷屏了,刷屏的内容不再是亲子活动的母慈子孝,也不是辅导功课的鸡飞狗跳,而是教育部的一份文件: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开展强基计划。
笔者本人和大学班里的同学,大都是通过学科竞赛保送进来的,对这一新政实施的意义有着一定的理解,在此把个人的浅见分享给大家。

一、高考失灵
高考在全国人民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每年的高考试卷在启封时间前都是“绝密”。每年高考的两天里全国上下官方民间都主动自觉地为考生提供便利。有考生的家庭大部会举全家之力为其提供支撑和保障。
高考可能是国内当前最为重要、最为公平的选拔制度。它的重要作用就是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作为填报志愿和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甚至有“一考定终生”的极端说法。
高考对中等及以下排名的同学是有区分度的,但是对于成绩最好的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同学,尤其是教育强省来说,高考是没有区分度的。
就像玩笑里说的,“有的人考90分是他考到90分就不错了,有的人考100分是因为满分只有100分”。
对最优秀的这部分学生来说,高考就是比细心、比字体、比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这种很微妙感觉的东西……无法在数学和物理化学等体现“硬实力”差距的“硬学科”中,区分高水平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高考失灵”。
对于这部分学生,本来可以用来学习更加广阔、更加深奥的知识的时间,却被用来刷题、磨性子、研究考试套路、练各种解题技巧,实在是对学生天赋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于是,就有了学科竞赛,把大学的内容提前放到高中里学和考。
于是,就有了自主招生,各学校自己命题,通常单项难度远超高考,能够真正区分最顶尖的那批学生。
二、保送乱象
有自主权就有“操作空间”。
自主招生、学科竞赛等归根到底是各高校、竞赛组委会的行为,在管理上没有高考这种“头等大事”严格和规范,在补充高考失灵,发挥“启天窗”的区分作用时,也“顺便”发挥着为另一类特殊群体“开后门”的作用。
相信参加过学科竞赛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了解到,一些平时学得不怎么样,但是出自“书香世家”、“家学深厚”的同学,却能在国赛中超常发挥,拿到省级一等奖,获得保送资格,保送进入不错的985高校。其中“科技创新”大赛最为明显。
2019年的某门硬核学科全国竞赛更是曝出了疑似题目提前泄露给当地某中学的丑闻,该中学在家长口碑中一举爆棚,但在网络上也掀起了舆论风浪,还有很清晰的实锤照片——国赛考试中的原题,在考前几周同学自拍照片的教室黑板上。
同时,各高校自己组织的保送生、自主招生考试,虽然更加有针对性,但是“操作空间”也更加广阔,“不明觉厉”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比如,通过规则模糊、标准不明的健美操、天才作家等方式保送进入名牌高校的同学已经很有名,但是她们除了噱头,实际上并未表现出在所在领域的“高水平”和“天份”,令他们的破格录取蒙上了不光彩的面纱。
基于这种乱象,有关部门对保送生的资格要求越来越严格。
最初,获得国赛省级一等奖就有保送资格,可以提前获得知名学府的录取名额。
后来,通过学科竞赛需要至少进入省队才有可能保送,并且除了全国金牌前几名,其他金银铜牌可选的学校并不那么亮眼。
现在,有了这次刷屏的文件。根据流出的文件,学科只有全国金牌和银牌才有保送资格,人数不过三四十名。
三、严格管理
笔者认为,这次的文件内容看上去非常合理。
它基本上保留了高水平大学用于自主招生的权力,同时对程序加以严格规定,对学生的保送资格进行严格要求,对公开制度进行严格明确。
这使得高水平高校依然能够用适合自己的考察方式来考察、区分和选拔“高考失灵”范围内的学生,同时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是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体制机制的有效举措。
对广大没背景的牛蛙家长们来说是普遍利好,自家的牛蛙依然可以不用被束缚手脚,冲向更高的水平,摆脱“简单的”高考的制约,同时也可以减少被“潜规则”挤占名额的忧虑,规则越来越公开和透明。
目前还未明确的是各高校自主招生是全国统一标准还是各省划分数线。
如果是前者,那么部分教育弱省可能会失去大量名额,教育强省的名额大大增加,欠发达地区将越来越难找到人才。
如果是后者,那么和原来的名额分配区别不会很大,该抱怨的继续抱怨,该偷着乐的继续偷着乐。
目前还未明确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分数的权重分别是多少,自主招生考试的难度如何。
如果自主招生考试很难,要求达到大学课程要求,题目有国赛决赛的水平,并且分数占比很高,那么相当于仅限于小部分学生的竞争。
如果自主招生考试重视基础,或者高考仍占绝大比例,那么“普通的优秀学生”也有竞争力,学生会更重视均衡发展,而非孤注一掷。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选拔:
定位不同,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录取方式不同,强基计划将根据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
招生专业不同,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
最后
无论如何,选拔制度是向着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透明的方向发展,只要本领过硬,无论考察选拔方法如何调整,金子总会发光的!
北大教授:中国教育彻底竞争化了是没有出路的
西方大学专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理念的1000年分野
未来“商学院+”将颠覆当前官办商学院模式
士人教育与匠人教育(推荐)
教育公平:这句口号的愚蠢与邪恶!
民办教育就应该发财PK办教育不是为了发财
“剧场效应”绑架下的当代教育(推荐)
如何看待《美国低水平的基础教育,却能支撑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和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