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e 教育公平:这句口号的愚蠢与邪恶 a 1700
8848hr,巅峰培训网

Home | 管理咨询 | 职业认证 | 公开课 | 企业内训 | 培训师资 | 培训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华研修 | 分类广告 | EDP

d6 46 10e
5e 巅峰培训论坛 > 29 51 谈天说地 17 > 1c 13
f2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48
今日贴数: 4 7483 10  |主题总数: 5 77038 16  | 帖子总数: 5 79726 16  | 会员总数: 4 2533 1b4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237
15 e4
  12 26 本版搜索:  
12 ac 10b
    4a 您是本贴的第 5 20164 b5 个阅读者  
  主题: 1e 教育公平:这句口号的愚蠢与邪恶 4f 12 2016/5/17 20:07:57 d0   
64
    5 zgzx1 47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0
   发表: 3 706 2 ( 3 41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d
1 1 e7   
1e 教育公平:这句口号的愚蠢与邪恶 35
1762      
     【没有人真正愿意“人人平等”】
     俗语说:“吃得苦中苦,能为人上人。”
     俗语又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些话能成为众所周知的俗语,表明有许多的人赞成这些话。因此,人人普遍都想成为人上人,不愿意作人下人,这是人的共性。
     只有政客、或者没有本事嫉妒心重的小人才主张“人人平等”。君子主张“仁者宜居高位”,不主张“人人平等”。普通民众知道自己没有本事,因此一般自愿居于低位。骄傲又没有本事的人不能居高位,又不甘心居人之下,因此就主张“人人平等”。
    
    
     “教育公平”是一个愚蠢且邪恶的概念
    
     教育一定是不公平的。我喜欢踢足球,你喜欢唱歌;我擅长写作、你擅长函数。俩人的差异决定了这两家小孩接受的教育应该是不公平的。他们未来在这两个领域面对的机会也一定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让社会更丰富多彩。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足球教育和音乐教育、文学和数学,不应该在一个尺度考评。
    
     用垄断和强制的方法,不让市场来考察我们两家孩子的足球或音乐水平,要求他们做一样枯燥无味的试卷,或者浪费漫长时光去学习同样枯燥无味的课程。—— 这是公平的,但这和教育有什么关系?
    
     古代科举是统治者的需要。相当于黑社会选拔新同伙。黑社会每增加一个成员,民众就要增加一份负担。现代的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德国政府当初搞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灌输国家主义。各国政府为什么效仿德国搞义务教育?答案不言而喻。
    
    
     教育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责任。让政府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当然要承担逃避责任的严重代价。——逃避责任的代价总是严重的。正如公立教育始终令孩子和大人如此郁闷。
    
     有一种质疑被一再提出:如果教育市场化了,穷人怎么办?
    
     事实上,政府垄断一个领域,损失最大的正是穷人。饭店、商店、服装店……国营的时候,正是穷人活的最惨的时候。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政府主导的教育比较便宜。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每一个大脑正常的人都可以想清楚:公立教育,教育怎么可能更便宜?是教学楼的造价会更低?老师和教育部门的工资成本会更低?教育行政部门的开支更低?
    
     政府主导的教育和中石油、电信并无不同。一定是价格最贵的,服务最差的。不同的是,教育的费用是由纳税人来买单。是的,包括你同情的穷人。哪怕穷的生不起孩子,依然要为此买单。哪怕穷人的孩子在连椅子都没有的山村学校读书,他依然要为昂贵的公立教育买单。他卖的每一头猪都要缴税。
    
     另一种常见的误解是,很多人宣称高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过上了幸福生活。事实上,你能用上卫生纸,手机,住上楼房,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这些和高考没有任何关系。在朝鲜,就算高考再公平,你考上大学后也不会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
    
     “工业革命并不是由那些受过很好教育的人所创造的,而是由那些有实际经验的人创造的。飞机是由一些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自行车修理工发明的。电以及很多由电驱动的发明之所以会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因为只受过三个月正式学校教育的一个叫爱迪生的人。然而所有这些人都拥有无比有价值的知识和洞察力,即人力资源,这些都是从经验中获得,而不是从课堂上得到的。”(索维尔《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
    
     有人反驳说,我当然知道公立教育扼杀创造力,但是高考可以给我带来地位。无论是通过科举还是高考成为公务员,都能改变我的命运,让我活的比以前更好。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假如黑社会是改变年轻人命运的重要途径,也会有大量的年轻人趋之若鹜。这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问题不在于回避人性去高谈阔论。而在于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一个人通过市场追求社会地位,需要创造价值,利人利己(无论是去摆一个小摊还是去工地搬砖),通过科举(或高考)去追求社会地位,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也浪费纳税人的金钱。
    
     从现实收益的层面讲,一个人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应付高考,这些成本足够他投入职业教育,去成为一个专业人才,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了。
    
     还有人反驳说,职业教育当然可以培养各种人才,文学家和导演当然会在公立教育的大门外产生,但是学术呢?科学呢?……
    
     非得有公立教育才会有学术、科学的发展吗?真是笑话。政府才是学术最大的敌人。不要瞪我,搞不好你们的教授也说过类似的话。
    
     教育公平是一个愚蠢邪恶的概念。教育部门是一个浪费税收,威胁教育自由的不必要存在。政府可以对教育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完全退出教育领域。
    
     公知们发现通过政府分配财富等方式去实现“经济公平”会通往奴役,所以喜欢上了大谈“教育公平”。(还是通过国家去实现。)依赖国家强制或垄断去实现公平,这本身就是邪恶的。对公平的理解从早期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后来的“机会平等”。(教育公平是实现机会平等的路径。)在理解上是误入歧途。在操作上是认贼作父。
    
     萧老师说:如非必要,勿增公权。
     邵建老师对我说:政府做好治安、国防这些就好了。干嘛要管别的?
     布尔费墨每天都在重复:政府介入一个领域,只会让这个领域更糟糕。
     里根总统说:“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本身。”
     ……
     可惜这些常识重复一万遍都不能改变不了知识分子们追求“公平”的决心。他们为了公平,宁可支持打倒企业家、消灭富人的政治理论。他们为了公平,宁可支持高税收(完全不顾穷人的就业机会因此减少,创业因此更难);他们为了公平,宁可支持劳民伤财的(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忍受的)公立教育,然后又整天批评。
    
     也对,如果教育、医疗也像服装、食品……等大部分领域一样完全市场化了,知识分子们每天还批评什么呢?政客们还靠什么拉选票呢?他们的重要性怎么体现呢? 7f
130
12 2016/5/17 20:07:57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64
    5 zgzx1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5
   发贴: 3 720 2 ( 3 42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2 e7   
28 “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是一回事吗? 35
3d47      “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是一回事吗?
    
     昨天,我们推送了这样一段话: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似乎是很有道理。 但也有人说,“这表面的合理,实际上掩盖着深层的谬误。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原则,实际上是一种程序公平,而非实质平等,它可能掩盖了社会结构的不平等。
     目前,普通教育阶段学校分化严重,加上普遍存在的择校制度,对于没有条件接受优质教育的社会阶层而言,高难度的入学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进入高校的屏障。”
    
    
     这段话引发了很多读者给我们留言,与我们进行讨论。
     从大家的留言中,大致可以分出以下几个阵营:
    
     1、“分数面前怎么会人人平等?同样的分数,有的地方上北大,有的地方一本都上不了。”
    
     2、 “教育或者考试,早已不是简单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即便在文革时期推荐上大学,依旧是政治处于第一位。到了现在,教育已经不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早就成了家庭乃至家族、阶层的事情,拼的是综合素质和综合实力。所以,寒门真的越来越难出人才了。”
    
     3、“教育改革年年都在提,可为什么迟迟不开始呢?开始都这么难,可见改革成功依然举步维艰。”
    
     4、 “天下哪有一个制度没有漏洞?任何时候都有人成为制度的牺牲者。教育就像生病与立税,逃避不了。哪怕人人痛恨,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我们也只能期待中国的教育制度能越来越完善。”
    
     5、 “即使不平等,还能有什么办法达成平等呢?就像法律条款,基于人和人能创造的价值不同这个前提,民事纠纷中的赔偿项目都会按照户籍标准来确定。分数和录取标准,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
    
     6、 “这话是针对北京上海相对其它省份的高录取率而说的。这个情况与今天因教育资源日趋分化而造成的寒门学子进阶通道越来越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情况,今天的分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结果,类似在西方国家早已形成的阶级固化。而北京上海学生入学率高则恰恰相反,是中国集权政治集中经济的结果,是掌握更多权力的阶层直接制定政策向自身利益倾斜而造成的。这种不公平不是经济差异造成的,而是权力差异造成的,也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垢病的对象。中国处在社会改革转型社会阶层复杂的时代,高考政策同样面临复杂的问题。“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和照顾寒门学子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两个方面。 “
    
     7、 “人可以实际一点,先谈生存,后谈理想。学一门技术,有时会更容易在社会立足。可是现实是,中国家长都认为考大学才是第一等事,骨子里对于读书从政的崇拜,以及对职业专科学校摒弃,都让他们认为学技术只能是次等的选择,社会的导向也同样如此。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家长该做什么?怎样才能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8、 “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如果按人口比例划定名次,那么就对从小面对激烈竞争的大城市孩子,显得不公平了。对一拨人公平,那么对另一拨人就不公平了,这就看国家如何取舍。”
    
     9、 “中国因为科举文化的影响,加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教育的初衷,势必存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但中国的高考,已经相对于许多国家很公平。现在依然有不少底层的孩子,通过努力,在高考中改变人生轨迹,实现了阶层的晋升。尽管现在还存在不公平,可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在说明国家意识到了不平等,在逐渐做出改进,只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措施,在稳定各个阶层利益的情况下,将社会资源公平地调配。”
    
     10、 “教育公平,应该从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开始。可是现在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择校,家长认定’读重点小学,才可以进入重点中学,才有希望读重点大学‘。这也导致了城乡、城市内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加剧。“
    
     11、 “要实现教育公平,不仅需要国家从制度上引导、改革, 还需要中国家长改一改观念。”
    
     12、 “不仅仅是高考,高考背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资源、财力、文化水平,孩子们在参加高考前就已经有高低之分。所以要追溯不平等的根源,就要从背后这些因素去看。”
    
     13、 “比起中国,美国的阶层分化更明显。优势资源掌握在富人手里,富人孩子可以去读收费昂贵的私立大学,而穷人社区则吸毒、流浪、性交易泛滥,孩子们很难不受影响,且也没钱去读好大学。底层人要想提升社会阶层,看起来比中国还要难。世界上没有公平。”
    
     14、 “不应该总拿出身说事,多拿努力说事。高考已是贫苦孩子改善出身的最公平之路,分数面前就是人人平等。难道还有更平等的形式吗?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为下一代努力奋斗。“
    
    
    
     总结起来,读者们对于“分数面前是否人人平等”这个论题,站在“很公平”、“不公平”、“相对公平”的三个阵营中。
    
     其实,说“很公平”的人,着重点在于“高考是否公平”;而说“不公平”的人,着重点在于“录取政策是否公平”,以及“教育资源是否公平”;说“相对公平”的人,更多是着眼在“不存在制度的绝对公平”,以及“不同利益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诉求,无法全部兼顾”。
    
    
     “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其实并不是同一件事。
    
    
     关于高考的公平性,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表示,对于普通阶层的人来说,高考确实是很公平的进阶路径。且在中国,考上名校、且上得起,又顺利毕业的几率,要大于美国、德国等国家。我们从未否认高考的公平性,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看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择校问题的扩大,正在导致教育体制内的另一面不公平。
    
     当我们作为一项制度或政策的获益者时,是否也应该将眼光放远一点,看到正在遭受不公平的人群呢?或许,如果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未得以解决,谁又能保证,未来我们的孩子参与到教育体系时,不会被这样的不公平影响到呢?
    
     而能够收到读者这么多有见地的反馈,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也能够从大家的观点中,受到很多启发,获得新的感悟。
    
    
     教育承担着两种功能:提高能力,改变社会地位。而能力高的人占据重要的社会地位,这无疑是合理的。在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后者的作用逐渐压倒前者,也就导致高等教育成为了人们获得理想身份、提高社会地位的根本性条件。
    
     而优质的高等教育,往往是有限的。所以,这项数额有限的社会需求,却吸引到了大大超额的社会成员,注定有人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机会,而有人不能,因此也就有了如今“教育公平”的诉求。
    
     “教育公平”从来都是个非常复杂又宏大的话题,教育的不公平,间接导致了高考不公平的存在。而以我们自身对于教育的不全面了解,还无法透彻分析出其中根源,以及给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最近,我们也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希望从中摘取出一些可能不错的办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
    
     目前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普通人除了被动顺应和主动逃离,似乎无法有明确的办法。但就像很多读者在留言中提到的, 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教育现状的公平,应该更为行之有效。
    
     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及直辖市和省会等大城市,呈现出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中心城市和地方城市之间的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历史发展形成的巨大差距。近年来的国家政策,也在有意识地调整资源配置,在西部开发时优先发展教育。但已存在的差距,似乎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正如很多读者提到的,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几率的不平等,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前段时间很火的“海淀拼爸”,在他写的文章中,他坦陈儿子和女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上补习课,并参加各种兴趣班,平均每年每人花费十万。
    
     每到周末,家长就要开着车带孩子马不停蹄地上课。据他所说,这样的高强度学习,不但没有遭到孩子的抵制和反感,反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主动提出要继续学习,家长也乐得持续投资,无疑是一种良性循环。
    
     而很多小城市或农村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无法得到这样高密度、多方位的兴趣刺激。哪怕是孩子可能有兴趣的项目,如果家长没有意识或没有条件投入,孩子的能力也得不到进一步开发。
    
     除了学校外的能力发掘,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也导致不同地区的孩子,在学校内所受的教育都存在质量差异。
    
    
     在我们推送了《读书致贫》的文章后,有的读者留言:
    
     “有的孩子与其在高考的独木桥上,与千军万马一起竞争,不如早些学得一门实用的技术,先在社会扎稳脚跟。尤其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成绩并不好,也明知读书致贫,他们和父母坚信‘读书改变命运’,举家借债也要继续读书。而学历价值的缩水,又让他们毕业无路。如果早点放下执念,去接受职业教育,或许来得更实在。”
    
     这样的观点,我最近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先生的作品《吾国教育病理》中,读到了相似的观点。
    
     他在书中提出问题:
    
     面对中国教育的激烈竞争,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什么?
    
     首要的是缓解竞争,其次是选拔手段避免单一。
    
     而缓解竞争,不外乎两条思路:
    
     其一,扩大招生;其二,减少高考中的考生数量,进一步说,较早分流,将一部分潜在的考生疏导到职业教育上去,降低高考的竞争强度。
    
     第二条思路,如果用更为学术化的名词来概括,就是“教育分流”。如果用更通俗易懂的词语概况,也就是“因材施教”。
    
     教育分流,意味着将不同能力的学生,置于不同水平、类型的学校、班级或课程,使学生接受与自身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以具备将来从事某职业的能力。教育分流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样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正如《哈利波特》中,新生进入魔法学校后,需要先寻找适合自己的学院,而这个过程,是通过一顶“分类帽”来完成的。这顶帽子会分析学生的性格和禀赋,分配给他们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而现实中并没有如此简单的“分类帽”,如果仅用考试来决定人的出路,也不免有些简单粗暴。
    
     所以很多国家,包括德国、英国、日本,以及芬兰、瑞士等北欧国家,很早就开始做了教育分流的尝试。
    
    
    
     可也正如所有制度一样,教育分流的措施,也会遭到人们的质疑。
    
     质疑的焦点,围绕于分流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有效性,即教育分流是否是比其他教学方式更有效的措施?而公平性,在于有人怀疑,是否存在学习能力和兴趣以外的因素,影响分流的过程;以及是否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益。那些进入职业学校的孩子,是否和进入学术型大学的孩子一样,能够获得同样的生存机会?
    
     在中国,我国目前初次教育分流的时点,大约在学生15-16岁(初中升高中)的阶段。然而,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择校情况的存在,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在更早的阶段,无意识地参加了“早期分流”。
    
     针对这个问题,郑也夫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坚决地消除重点小学和初中,方法是各所初中和小学,在硬件上摆平,教师定期抽签流转。师资流转制度能够保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在享有师资这一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这也有助于筛选人才,因为它避免了‘伙食差别’掩盖身体潜力。因为效果上的平等,比减负更为确定,准确地说,取消重点小学和初中,更属于教育平等的追求。“
    
     到了初中以后的中等教育阶段,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在招生规模上相近,而中职教育在时下的观念中,仍然被视为一种“次等”的选择,学历也被广泛家长和学生认为是更“实在”的硬通货。
    
     可目前广泛存在的“毕业即失业”,也使得人们开始反思:学历究竟有那么“硬”吗?
    
     再次套用郑也夫先生的话,
    
     “学历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需求,进大学或许不是最终的愿望,却是必要的环节。学生和家庭的需求、大学的扩张、政府的倡导,也让人们竞相开展对学历的竞争。”
    
     对于人们普遍讨论的“学历是否加强社会阶层见的流动”,郑也夫先生也在书中给出了“不乐观”的答案。
    
     原因在于:
    
     “七八十年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较好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以后这一作用何以削弱了呢?因为生物世界的特征,就是博弈。一个制度建立初始,与其延续的过程是大不相同的。
    
     初始时大家都天真无知地应对,其后则是精心谋划各自的策略,以求成为现存制度中的适者。大家都要策划,当然是权势阶层更有办法。这是人类的通则。
    
     中国的特色是,在博弈中,我们的政策缺乏弹性,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调整,且严重偏袒权势阶层。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张,使统治者和社会上层,能够通过教育满足公平、合理、增强社会流动性等社会要求,给更多处于劣势的群体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又不损害社会上层在这种教育体系中的既得利益。“
    
     也许这也就解释了,读者关于“教育改革为何迟迟不见成效”的疑惑吧。
    
    
     今天的文章,也是我读过读者反馈后,获得的启发和感悟。因为最近发现郑也夫教授的《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回答了颇多我久久思索、而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所以今天也引用了他书中的论点。
    
     在这本书中,他也回答了“为什么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为什么企业招不到好人才?为什么学校忙于各项评比?为什么教师喟叹职业尊严?“等问题,书中也不乏“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之类犀利的论点,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读一读哦。
    
     如果您对“教育分流”感兴趣,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分流制度成熟的德国,是如何解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出路问题。
    
    
     写在后面
    
     有读者说,我们这群人作为高考的既得利益者,因为高考改变了命运,进入了好大学,为什么现在又在这里说教育的不公平?我们承认高考的公平,但也愿意发掘教育体系内的不公平。无数家长正在焦虑而无奈地被裹挟在拼娃、刷分的大潮中往前赶,生怕疏忽一时贻误孩子未来。
    
     而正如我们在《焦虑的中产家长,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中所说,现在的一批中产家长,大部分是高考的获益者,但他们能够让孩子继承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因为自己的学历和社会地位,并不能直接由孩子继承。
    
     所以他们也渐渐看到了中国教育体系不合理的地方,但因为大部分人的孩子还需要在这个体系中摸爬滚打,他们只能努力付出,帮助孩子适应现在的教育体系。可以想象,未来的社会竞争,将远远激烈于他们从前所经历的竞争,而如果教育不公平加剧,强者利用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弱者更加束手无策。
    
     我们的孩子,是否更有可能受到影响呢?
     7f
134
12 2016/5/31 11:19:42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5 zgzx1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5
   发贴: 3 720 2 ( 3 42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3 e7   
3c 现在看似公平的高考,其实非但不公平,简直是对教育精神的亵渎! 35
12cb      现在看似公平的高考,其实非但不公平,简直是对教育精神的亵渎!
    
     通过统一考试来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大众的共识,我自然也认同。
     问题是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上,我的观点与当前流行的高考方式截然不同!
    
     既然要考,就要全国统一、公开公平的考试,分数线上也不应该存在地域的差异!考试方式上,要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向当前教育这般,过度的痴迷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几门统一的科目,非要用考试的功利去逼迫所有孩子死学,这种做法我不赞成。
    
     既然要公平,必须要考虑到:有些人擅长文学艺术;有些人爱好阅读科学书籍、热衷探索研究;有些人喜爱攻读历史故事、探索时光深处的秘密;有些人爱好数理计算研究;有人则资质平庸,适合于学习一些手工、技能劳作……既然要追求公平,教育就要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把每一个受教育者培养成拥有适合自己技能、对社会有用的人。
    
     目前的教育方式,表面上凸显了少数适应考试方式的孩子,是公平的。本质上,有许许多多不胜任应试的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依然被蛮横的禁锢在课堂上做着一些极不情愿地事情,同时,埋没了自身的特长发展。这样做,公平吗?
    
     要考试,就要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策略。诚如,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在进行一年一度的诺奖评选的时候,不是把全世界的文学艺术理论胡乱出一套考试大纲,让所有渴望得诺奖的人都来考考,分数高的胜出。同样,公平的招生体系应该是个人才华和技能的较量,而不是要求全国的孩子去死记硬背一些考试纲要,累大头脑、眼高手低。既然要考,就考试一些真实的本领。
    
     文学院的考试,直接考查一个人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作品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经历和创作潜力,让优胜者录取;
     理化生的考试,除了进行专业的理论测试,通过理论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对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能力,同时,加上必要的专业实践技能考试,让能力突出的人才录取;
     音乐艺术的选拔,直接进行才艺的展示,让才艺突出者录取……
     考试既要专业化,同时,更要让每个人学会选择自己喜欢且能胜任的领域去表现,以体现对每个人不同特长的尊重。
    
     像今天这般,胡乱的哗啦铺天盖地的习题集,把每个孩子的思想、创造力紧紧地禁锢在课堂的书山题海中胡乱操作。个人觉得,非但不公平,简直是对教育精神的亵渎!否则,国家分管各级教育的大员们是否可以亲自参加下高考,考得不突出就引咎辞职吧!
    
     ——————————
    
     邵发明:
     作者啊,理想在天空飞奔,实施起来寸步难行。建议你先找一所学校试试,看看数理化的实践考怎么组织?如果语文就考文学创作,那不是要逼着好多人直接放弃? 一看文章就知道你根本不懂教育啊。
    
     天涯明月:
     近期湖北家长大闹教育厅事件,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乘机煽动高分各地家长闹事。敬告朋友们不要起哄,习近平是继毛主席之后最伟大的领袖,正一步步清扫三十年积累的政治垃圾,路还很长。我们热爱这个国家,没有国家我们什么都不是,这些起哄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策划的,再加上高考确实存在的不公平,很容易被点燃。有人要求全国一个分数线,如果那样的话西藏青海的孩子将无一人上重本。高考需要改革,但不要闹事。看一看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就知道维护国家稳定有多重要。...
     (看到这样的,汗流不止)
    
     竹君:
     考试既要专业化,同时,更要让每个人学会选择自己喜欢且能胜任的领域去表现,以体现对每个人不同特长的尊重。你说的很好,怎么实现和进行评价是个大问题,在制度未健全之前,新的不公平会出现。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的话,偏远地区可能还会更加落后,大家都在谈论,可是谁愿意去亲自动手改变呢?除了那些在那里有根的人有可能为了父母和亲情的话,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工作呢?
    
    
     郡哥:
     主要还是各地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差异导致。跟房价不平等异曲同工,也是自然而然。哪有那么多的公平?高考录取是平衡各方面利益诉求的结果,带有科举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烙印,实际上,一味追求公平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考了90分就一定比80分的强?录取分高的就必然好?其实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只有个别的职业需要聪明的大脑和丰富的知识,其它职业只要经过培训一般人都可以胜任。考试提供了一个排名的依据而已。高考选拔人才模式造就了不少中学“高考工厂”,已经把有的学生逼成了“考试机器”,把有的老师逼成了“流水生产线”,本身属于一种教育病态。
     另外,过去存在的一些所谓“不公平”:
     获大奖运动员直接保送一流大学、烈士英模子女加分、边远及少数民族加分、竞赛获奖加分、甚至给大学巨额赞助录取其子女,我看这都是特别好的措施!抓好学分和毕业考试嘛!
     7f
134
12 2016/5/31 11:29:49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b5
1 1 1 / 1 1 1a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1 2 61   分页: 1d [ 1 1 10 ] a4 转到
87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55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35ed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7d
  
 
fb2
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服务网-EDPSP.com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联系电话:010-8243115O 站长QQ:30989665
巅峰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8987号 .
b75 11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