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7038分 |
注册:2006-8-14 |
发贴:2213(1217主题贴) |
登录:3818 |
|
|
内卷化的根因与化解 |
“内卷”究竟是什么梗?是啥意思?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
通俗地说,内卷就是内部竞争。内卷(involution)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大意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用内卷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类似于养蛊、互相倾轧之意,很有点“酱缸文化”的味道。
例如:国际形势不好导致很多本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无法成行,因此考研/保研竞争更加激烈,就是一种内卷;中小学生上各种补习班也是一种内卷。
具有负面意义,强调竞争的不必要、不理性、对人精神的打击和摧残。
华为公司95后新人丘小海,以在青年中流行的“内卷”和“内卷化”视角,来透视华为这个巨无霸,竟然发现了许多“约定俗成”惯性中的大问题,邱小海对内卷化现象的提炼:
1. 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2.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3. 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
4. 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5. 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6. 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7. 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邱小海对内卷化形成的社会经济体制人性的原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选两段看看: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内卷化根因与化解
欲成事者,须先觉悟“无限的可能性”,才可孕育造就新世界。
内卷化对于新的生成和进化,是一种消极的力量。想破除这种力量,重要的是追问内卷化的根因。根因清楚了,解决的办法就自然流现了。
1. 没有进化或者革命,就会内卷,就会进入囚徒陷阱、创新者的窘境……螺旋而不上升。
2. 内卷的根源是一个组织获得资源的速度赶不上对资源需求增长的速度,组织成员的努力只是争夺现存资源而对开拓资源没有任何意义。
3. 领导不懂业务,天天扯皮,四处摘桃子,搞技术的干不过搞政治的,就是普天下最大的内卷。
4. 没有搞出跟我们人口,经济总量相当的创造和技术,没有掌握像样的核心技术(可以卡脖子的)。这就是内卷造成的,内耗掉了。
5. 华为的流程、制度的大的框架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各个部门为了出绩效,把流程不断打补丁,搞得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趋向“完美”。
6. 内卷严重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以自然进化(或者自然变异、再或者自然灭亡)等各种方式结束内卷。以外力干涉内卷的结果几乎只会有一个,迅速形成新的内卷,形式不同,内涵一致。
7. 大量专家在做的证明题(证明主管决策正确)就是典型内卷。老板刚刚发了一个发挥专家价值的讲话,我觉得风险很大,弄不好就是进一步的内卷。
8. 内卷这件事情,是“熵增定律”发展的一种必然,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既然如此,正视它的存在,想办法去尽量减少这种内卷,并且从内心里去允许这个过程的存在,会好一些?
9. 那些试图用成功模式,试图用英雄人物的人性当作一把律尺,屏蔽掉人和万事万物巨大无穷性的企图,都是最邪恶的!
10. 有限思维与无限可能性为敌,消灭可能性带来的纷乱;无限思维与可能性为伍,激发可能性而释放红利。
11. 个人和人类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件事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当下有无限的可能性。以每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的可能性。
……摘录。文/王育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