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xu |
|
等级:新手上路(初级) |
积分:18分 |
注册:2020-9-13 |
发表:9(4主题贴) |
登录:18 |
|
|
震惊!牛B!留学中介业务推广在央企党校做招生宣介? |
手机里每天都能刷到层出不穷的“卖学历、卖学位证书”的招生广告……
我其实表示理解!硕士博士学位,已经是一种明码标价的商品,卖学位是门好生意!司空见惯了。
但是,令我感到诧异的是:居然还有“医疗健康”硕士博士学位在贩卖,而且还很多,感觉这就是做生意没有底线了!你卖卖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FMBA、公共管理硕士MPA…这类学位本身就比较水,卖一卖无所谓。但医疗健康的学位毕竟关系重大人身问题啊!终于帖子发出2个月后,“协和4+4董小姐”爆火了。
就在协和董小姐爆火之际,看到群里有人发图:留学业务走进央企做招生推广……
感慨:这些做留学项目招生的业务精英真是太厉害了!直呼牛B!
对董袭莹、秋昱翀、韩佳澎们不用再羡慕嫉妒恨了,人家中介留学招生那么努力,业务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你还要说不知道学历捷径、还说高考太卷、还说是VIP权贵通道、还说是不公平……说不过去了吧。真是你自己以及你自己的父母“全家”都要好好反思了。
留学中介太牛了!世界名校、美国top30、香港大学前三、清华北大,统统保录取!
【深度】热议的“保洁员困境”与特朗普关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很多人惊诧于“协和董小姐4+4”事件。
事件的导火索——那起出轨桃色事件,反而没什么热度。
或许是人们终于明白,私德问题相对于公共利益,简直不值一提。
惊诧也好,震惊也好,牛B也好,归根结底还是“少见多怪”——很多人以为的“最公平”的领域却隐藏着“最不公平”。
最大的不公,不是一个事情“你可以,我不可以”,而是你告诉我我也可以,在我付出九牛二虎之力后,又以“公平”的方式把我淘汰。
什么是大家以为的“最公平”呢?就是教育、学历、文凭。
过去若干年,相当多的人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在30多年前,一个农村的初中生,如果考上中专,就能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从此不用再辛劳地种地为生。更不用说那些考上大学的底层家庭的孩子,一下子就实现了阶层的跃升,成为国家分配工作的“干部”。
读书,获取文凭,曾经一度成为无数人的信仰。
直到现在,一些家长还在卷孩子的教育。这些家长大多数曾受益于学历教育,他们通过读书跳出了农门、成为了中产或者当上了领导,分享了时代的红利,也希望孩子复制自己的经历,通过好好读书,继续被时代垂青。
这种刻舟求剑式的路径依赖,彰显了人们认知的狭隘。
然而,谁又能不狭隘呢?谁的认知不受自己的经历所限呢?谁不想要孩子实现家族阶层的再升级或延续呢?
其实时代早已经巨变了,表征之一就是,学历和文凭作为硬通货、作为阶层跃升门票的阶段——正在过去。历史地看,那个阶段不可能长期维持。
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早在40多年前就揭露了文凭与教育的“真相”——历史上多数时候,决定一个孩子前途的,主要是他的家庭背景。事实上,学历并不是硬通货,它类似一种“纸币”,纸币必然超发,必然贬值。当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最终决定一个人前途的,更多还是他的家庭、家族所拥有的资源。
一个人靠家庭背景直接获取红利、攫取利益,会显得吃相难看。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先给它包装一个漂亮的文凭、学历,就不难看甚至显得好看了。
所以,你越来越会发现,那些拥有闪亮学历占据优势岗位的人,大多出生于条件不错的家庭。“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至于你没有家庭背景,但也拥有闪亮的学历,对不起,岗位有限。既然大家都有文凭,当然优先那些“素质更好”的,而所谓的素质,在很多人尤其是领导们眼里与家庭背景家族资源密切相关。
拼学历拼到最后,其实还是拼爹。这就是柯林斯所抨击的美国的教育。
对于拼爹这种现象,别看抨击者很多,但很多人内心其实是能够接受的。毕竟,将资源、阶层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这是人之常情。
然而,4+4董袭莹的故事则告诉你:拥有一个优秀的爹妈,甚至可以定制一个学历,定制一套合适的规则。这就让一些人很难绷。于是又回到了若干年前被普遍批判的那个说法——读书无用。
这与柯林斯的判断类似。他在《文凭社会》中极端地指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与他的事业成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虚假的。二者背后,也就是受教育与事业成功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变量,那就是一个人的家庭背景。
有些人不解或愤怒的是,走捷径,走VIP通道,没有经过严苛的医学专业教育,竟然可以当医生,这不是谋财害命吗?
对此,柯林斯在书中有一个更残酷的观点——相当多专业的所谓学校教育,根本就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工作中的技能,多数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学到的。
确实,科举时代的优胜者,读的圣贤书也与治理社会没多大关系,学历时代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最近被质疑的4+4,就是从美国学的。也就是说,在美国确实有很多医生本科时并没有学医,但依然成了优秀的医疗人才。
所以,对于很多专业而言,读大学根本就不是学知识、技能,只是拿到学历文凭而已。在医学领域要读8年,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涉嫌浪费时间。
对有些人而言,残酷性就在于——你以为通过读大学学到知识,然后以知识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事实可能是你大学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你只是拿到了一张文凭而已,而文凭已经大幅度贬值了。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最后只是换来了一张证书,随着这种证书多渠道供应量增加,它就成了一张纸。
柯林斯因而说:(到了一定阶段)教育非但不是社会流动的阶梯反而是障碍——浪费了你的时间精力,让你被淘汰还无话可说。
这位老先生对美国教育的批判显然过于极端了,读书当然是有用的,或者说可以有“无用之用”的大用。他是社会学家嘛,总要以批判社会为己任。读读这样的批判,还是有助于认识社会的。
有一些所谓的“不公”,是人类社会根深蒂固的东西。认识到这些,不必抱怨更不必绝望,知道社会何以如此,就值得欣慰了。正如读书受教育虽然未必能让你跃升,但不读书不受教育可能连自己何以不能跃升都不知道。
比董小姐还厉害的“4+4”美女博士出现了!(见第4楼)
和当今某些人相比,方鸿渐其实很有节操!
硕士博士学位,已经是一种明码标价的商品,卖学位是门好生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