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
首页 地区推荐 清华EDP 企业内训 公开课 职业培训 HR资讯 培训需求 培训公司 培训顾问 客户服务 在线论坛
当前类别 > 在线论坛
     
巅峰培训论坛 > 失败故事及商业失败案例探讨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今日贴数:8032 |主题总数:77230 | 帖子总数:80279 | 会员总数:2538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本版搜索:  
兴邦智库CEO课程 北京大学总裁班目录 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家班 硕士\博士学位项目
AI机器人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矿业总裁班 建筑业总裁班 新能源班 数据资产化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营 心理学 领导力 清华教授、能源局领导、知名企业家,培养全球化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能源企业领导者 新加坡大学博士纽约理工大学MBA美国苏富比艺术管理硕士金融管理硕士
    您是本贴的第 8046 个阅读者  
  主题:美化民国、美化常凯申,美化旧上海…已很多年了! 2024/1/28 17:52:17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7094分
   注册:2006-8-14
   发表:2222(1217主题贴)
   登录:3892
1 
美化民国、美化常凯申,美化旧上海…已很多年了!
     那些掌握国家喉舌、享受民脂民膏的机构搞美化民国、美化常凯申、美化老北京、美化旧上海……
    
     这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大量存在!搞得不少小美女和一大批文人们还想回到民国,都以为自己生活在民国的话会就是林徽因、徐志摩那种,或者是袁克文、溥侗。
     实际上,大概率就会是《1942》里面的饿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下雪后北京秒变北平,这个话题上热搜,不用想就是某些文科生们搞来的。
     北平雪后是什么?那是一夜冻死几十个人,用板车拉到城外埋了,
     旧社会北平,哪来的这些美好和浪漫?
     现在,一下雪就搞这个话题,一下雪就搞,好几年了,
     这些文科生也真是智商不行,搞不出点新的表达,煽情都TMD的不会了。
     贱而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些年来影视界有股歪风,在不遗余力地美化民国。
     民国在一些文艺创作者的包装下,竟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精神伊甸园,是浪漫的象征。
    
     这些民国题材的影视作品,看见的全是旗袍美人、绅士名流,
    
     真实的苦难就这样被裹上糖衣惑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视频】:实录民国时期的旧上海!
    
     俄罗斯向东发展+中国东北振兴,实现战略协同的关键:能否将哈桑区纳入中国!
    
     “边缘国家”的工业大国梦——阿根廷的核工业样本!
    
     如今的利比亚,竟然有股民国范儿!
    
     日本产品长期频繁大规模造假,为什么名声一直那么好?
    
     从《八佰》到《金刚川》导演龌龊、片子烂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模式,本质区别是什么?
2024/1/28 17:52:17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 查看 
   zgzx1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2436分
   注册:2009-5-20
   发贴:744(436主题贴)
   登录:1154
2  
民国时期是大师辈出的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一个国家百分之八十都是文盲的时候,其实是很容易出大师的……
    
     链接:大师和才子佳人辈出的民国时代,不过是买办阶级编织的一场浮华的梦
2024/2/18 15:54:46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zgzx1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2436分
   注册:2009-5-20
   发贴:744(436主题贴)
   登录:1154
3  
重评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蒋介石就是灾难的化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证据显示,淞沪会战并未产生一些研究者论定的——打破了日军及早控制武汉的战略意义,未为中国军队持久抗战博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有利的战略态势,更未为东部工业和人才西迁争取到更多时间,也未发挥维护中苏物资交通线的战略作用。此战过早地使中国抗战在实际上由局部战争转化为全面战争,对作为弱国的中国在本土抗战实为不利。”
     ——陈廷湘《重评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今天,要旗帜鲜明地否定淞沪会战。蒋介石主动发起的淞沪会战,是他个人的未经深思熟虑的拍脑门决策行为,缺乏必要性与合理性,导致中国惨败,军力、经济蒙受空前损失,整个抗日战争自此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胡乱决策的蒋介石应该因淞沪-南京的战败责任而被送上军事法庭。
    
     如果在正确的领导下,中国抗战可以保持一种对中国相对有利的局面。
     我们需要的是正确领导下的抗战,而不是蒋介石的错误领导下的抗战。
    
     淞沪会战即便放到世界现代战争史上,也是少见的反面教材。刚开始围攻虹桥日租界几千海军陆战队,担心打坏英美法洋大人的租界产业,不敢放开手脚往死里打;等日军持续增援相峙不下,又不尽早有序掩护撤离保存有生力量,最后被日军一个金山卫登陆包抄侧翼,立马演变成几十万人的大溃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人认为,以上这些还都是次要的。关键不在于淞沪会战该如何打,而是在于淞沪会战本来蒋介石就不该主动发起,不该在这里打!卢沟桥事变后,应该按原计划只在华北抗击日寇。
    
     淞沪-南京一带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与日寇的大规模战斗选在中国最富裕的地区,而又没有事先做好厂矿人员搬迁工作,边打边撤。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有人分析,是蒋介石一贯小算计风格的体现,不想也没信心自己打败日本,想着这里有美英租界,是蒋介石企图把美英拉下水,替他去打日本。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中日两军血战上海。其实在5年前,日军在侵占东北以后就在上海挑起事端,
     1932年1月28日对闸北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驻扎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抗敌,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军队一度击退了日军,可惜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妥协。
     1932年3月双方停战,此后签署的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军事区”,禁止中国军队驻扎上海,而日军却得以在上海驻扎“海军陆战队”和修筑防御工事。这一结果间接导致了此后淞沪会战的不利局面,为会战失败埋下了祸根。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蒋介石就是灾难的化身。
     蒋介石不抵抗,是中国人民的灾难;蒋介石抵抗,也是中国人民的灾难。
2024/12/26 13:18:0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牛人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积分:7094分
   注册:2006-8-14
   发贴:2234(1224主题贴)
   登录:3892
4  
全民族的抗战,美化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是错误且愚蠢的!
     
     抗战,首先是全民族的抗战。
     大家都承认正面战场的贡献和功绩,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都大大迟滞了日军前进的脚步,当然是功劳!
     但问题是,有些人的说法有问题,比如总有人拿“战死的人数多”、“牺牲的将校多”、“付出的代价大”来证明国民党抗战的功绩,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战死多、牺牲大,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战略失误、指挥失当、用兵愚蠢、对侵略者抱有幻想、总打表演战、寄希望于国际上的调停……很多时候白白葬送了将士们的努力。
    
     大家要记住几个事实:
    
     1、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虽然发表抗战宣言,但同时还表示——“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并未对日宣战,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后,蒋介石才跟在美国后面对日本宣战……
    
     3、这整整四年的时间(1937年-1941)日寇杀害我无数军民,华夏已经是血流成河的状态下,执政的国民政府居然对日本不是正式的“战争状态”,私底下还期望与日苟合。
    
     4、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政府仍按月支付日本庚子赔款及善后结款。蒋介石甚至还多次主动找日本和谈,他对德国大使陶德曼说:“……日本提出的某些条件,当然可以讨论并且寻觅友好的谅解,但前提是恢复战前状态(七七事变之前)。但假如同意日本的要求,国民政府就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而中国会爆发全面革命……要知道,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
    
     淞沪会战打的惨烈,但大家知道为什么惨烈吗?因为从一开始的战略就是错的!蒋介石为什么非要在上海开战?因为这里是西方殖民者的势力范围,他试图在这里引起国际关注,然后寄希望于英美列强的“调停” 。
    
     一开始,国军面对的只是日本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加上日本侨民浪人,不过4000人,也缺乏重武器。当时国民党正确的策略是在日本主力来援之前,把这4000人赶下海喂鱼。88、87两个精锐的德械师、5万多人,还有两个德械重炮团、30多辆坦克、还有空军和水面舰艇,围攻日本这4000人……如果让共产党来指挥有绝对的胜算。但是,这一仗开打之前,就有国府汉奸泄密,日军早就修筑好了工事,防卫周密,初期的进攻又不果断,总是寄希望于西方列强能够插手调停,在即将总攻前,张治中还收到蒋介石手令“不准进攻”,进攻时机一再被拖延。
     战争失去了先机和突然性,到真打起来了,日军准备充分,援军不断到来,里应外合,这一仗一打就打成了消耗战、拖延战、国军5万精锐、重炮、坦克、飞机,打4000人,打了几天,十倍的力量就是打不下来……国军打得自我怀疑、日军却越打信心越足。卧艹!
    
     日军并不是什么超人,他们的战术,其实也很死板,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吐槽的:“炮兵轰、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日军并不擅长迂回穿插,但是他们纪律严明、单兵水平高,国军中央军的将领们,包括蒋介石自己,很多都是在日本接受的军事教育,打起来,日本人是“知根知底”,反正国军就只会阵地战……人家好歹知道步炮协同,国军做不到啊,这么打下去,就是盗版打正版,打成“添油战术”。就算大家都是“打呆仗”,日军的“呆仗”的水平,也是国军的祖师爷。
    
     打仗这种事,你要么就坚决战,要么就坚决撤,战又犹豫,撤又犹豫,这就是把将士们往火坑里推。上海的地形狭窄,根本不适合重兵集结展开,搞大规模阵地战,这不是把血肉之躯都往舰炮下送吗?老蒋想的很好,觉得淞沪地区水网密集,不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突袭……但是就这么点弹丸之地,人家炮火稍微调动就可以覆盖大范围了。
    
     双方不断增兵,日本舰队来援。国军的各路精锐,经常一上战场就被火炮和轰炸打残,一天的伤亡人数就是一个师,蒋介石“先进”的德式坦克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发挥出作用,反而成了日本的活靶子,几乎全军覆没……18军黄维67师镇守罗店,结果被日军炮火“洗地”,两个小时就被打残,黄维手下三个团长1死2重伤,炊事员、文书全部拿枪上了战场。最后,黄维的67师剩下的人数凑不足一个团。川军、桂军纷纷来援,白崇禧的广西兵,一上战场就没了大半……是的,淞沪会战确实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但是,真的不值得啊。国军将士们死的冤啊!
    
     白崇禧早就劝蒋介石撤退,利用江南地区的永备工事逐次抵抗。但这个时候,蒋介石非常期待布鲁塞尔会议和《九国公约》,以为可以像当年列强“三国干涉还辽”一样,可以迫使日本停战,但是这一回欧美列强根本就不管东方的事情,美国这时候还在给日本卖钢铁呢,日军肆无忌惮,全力进攻。蒋介石还在犹豫不决,是否命令部队继续抵抗“再抵抗几天”……
    
     终于在11月5日,日本人学会了迂回包抄,日军第十军8万人在金山卫登陆,绕到了国军背后,包围圈已经形成,国军几十万人腹背受敌,淞沪形势万分危急,这时候,蒋介石还在幻想《九国公约》的签约国可以干涉中国战场,还没有下定做撤退决定,但是西方列强不但不干涉日本,反而指责中国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破坏和平。卧艹!
    
     蒋介石这“斡旋大师”,终究没能斡旋成功,没能获得他想要的和平,他把全中国几十万的精锐力量,放在上海这个平坦而又狭窄的沿海河口,挨着日军的舰炮轰击和飞机轰炸,妄图得到西方列强的同情……这种指挥艺术,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
    
     日军的舰炮和飞机赶到增援,这时候再组织撤退,已经来不及了。
    
     接下来,就是一边倒的溃败和追杀了。40万人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追着轰炸,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一直逃到南京,都没有能够完整组织起来,各路防线和永备工事,等于白送到了日军手里。
    
     这场会战,中国军人伤亡惨重,第一军、18军、三个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的精华伤亡殆尽,基层官兵几乎换了一遍,国军中最宝贵的黄埔军官生,都葬送在了这里。那些不计前嫌,千里驰援的地方军阀部队,也整军整师地牺牲在这里,川军20军彻底失去战斗力,桂军6个师伤亡过半,东北军67军两万人全军覆没,军长都牺牲了。
    
     淞沪打成这样,士气丧了,人心散了,组织度也没有了,南京保卫战就没法打了。
     只能从一个“悲壮”,走向另一个“悲壮”!
    
     怎么评价?
     国军抗日将士们是惨烈的伟大的,但国民政府是幼稚、无能、腐朽的。
    
     淞沪会战日军投入20万人,伤亡4万人;国军投入80万人,伤亡30万人。
    
     从战场的表现看,中国军人是英勇无畏的,在某些局部战场的对抗上,中国军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历史著作、文学作品,越是渲染这种局部细节的壮烈,渲染我们军人的悲壮,就越让人感到悲愤……
    
     因为,仗不是这么打的!
     仗不是打给“外国人”看的!
     打仗不是为了战死的“悲壮”表演博外国同情!
     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战略目标,要么迟滞敌人的进攻,要么消灭其有生力量,要么保存自己的实力,要么保护自己的民众……打仗,要问问“划不划算”。毛教员有句话,叫做“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永远都不懂。
    
     淞沪会战,其实就是国民党整个抗战中的缩影。
    
     整个抗战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军队是一败再败,消耗了无数国军将士的生命,哪怕是在胜利前夕,全球都在对法西斯大反攻的时候,就连新四军、八路军都在收复失地的时候,国民党军队还是打出了豫湘桂大溃败,日本投降时,国军还丢掉了一个县城。因为蒋介石根本就没有积极抗战,而是在“消极等待盟友的胜利”。
    
     不但如此,还有更离谱的事情:蒋介石政府还一直给国内的伪军发军饷,因为这些伪军,都曾是国民党的军队,《剑桥中华民国史》记录:“叛逃的将军1941年有12个,1942年有15个,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离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区,以对抗共产党游击队”。国民党军投敌人数,至少有50万之多。”
    
     国军为什么伤亡大?因为蒋介石政府抗战无能,害民有术。在七年抗战中,国民党自己拉壮丁征夫虐待致死的新兵,人数也是十分庞大。蒋梦麟曾写道:“新兵中大量死亡的准确数字绝不可能得知,一份官方材料承认,战争期间丧失了1867283名新兵。”
     蒋介石曾经亲口说过:“在1943年征集的167万人当中,44%的人在他们去往部队的途中就死了或者逃走。”
    
     有人可能会说“国民党牺牲的高级将领多”,然而抗战中殉国的“将领”,绝大部分都是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桂军、滇军的将领,一直被蒋介石的嫡系贬低为“杂牌军”。而且,这些人的“高级将领”身份,大多是死后追赠,之前大多数就是个团长、旅长,有的杂牌军甚至编制不全,比如很多所谓的国民党“游击司令”,手底下只有几百人,但只要在抗战中牺牲,那么国民党都会给他们追赠一个“将军”,所以才会各种“高级将领”头衔满天飞,甚至活着的都有一堆“少将团长”。
    
     而八路军这边,国共合作蒋介石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八路军新四军加起来才一个上将、九个中将、20个少将,老蒋给我军军衔只授到副旅级以上,导致我军一大堆声威赫赫的名将——只是团长或者副团长。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牺牲旅级以上干部400多人,团级以上1400多人,如果按照当时国民党军队”的规定,旅级实授少将衔,团级追授少将衔,那将是多少将军?
    
     我们看对战争的贡献,一定不能看死了多少人,不能看打了多少战役,不能看丢了多少土地……而是要看杀伤了多少敌人、缴获了多少武器装备、收复了多少沦陷区、建立了多少根据地。
    
     大家可以看一看1943年的局势图,看真正的前线在哪里?不在大西南,而在“敌后”的“沦陷区”,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了大量的根据地。让日军在中华大地上每存在一天、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共进行战斗91584次,毙伤日军373460人,毙伤伪军296966人,俘虏日军2886人,俘伪军239754人,争取敌军投诚166人,伪军反正69658人。这就是有效地“杀伤敌人”、“壮大自己”。
    
     抗战后期,八路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水平,也远超国军,这是敌人都承认的。日本方面认为,重庆的国民党政府是有可能妥协投降的,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日本帝国不共戴天的生死大敌。日本的《华北治安战》中明确写道:“对于中共,只有排除任何妥协,必须从各方面都采取彻底的对抗政策。就中共的信念而言,他们是要一直战斗到日军完全从中国撤退为止的。”
    
     日本战史刊物《历史群像》2002年第10期回忆录:“我们和国民党军打过仗,也和八路军打过仗,论武器装备是国民党军好得多,但八路军极善运动,也就是说对战场的控制力极强,随时随地都会向你发动进攻。和他们作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紧张中。作为战士我们更不愿和八路军交手。……和国民党军打仗,敌人败了就一跑了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追击,和八路军打仗,即使撤退,他们也会设下各种陷阱,我们决不敢掉以轻心。”
    
     更重要的是——八路军的抗战,是牢牢和敌后根据地的民众结合在一起的,是真正的全民抗战,日军面对的不是一支单独的军队,而是整个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到1939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从1937年的陕甘宁边区一地、150万人口,发展成为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冀中、冀东、冀鲁豫、胶东、苏鲁豫、皖北、鄂东、江南等地拥有多处抗日根据地,仅在晋察冀一处,就辖有40多个县,人口1200万。
    
     1937年至1940年,我军由3万人发展到50万人,民兵和自卫队发展到500万人,抗日根据地人口达到1亿;1943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我军发展到了91万余人,民兵和自卫军发展到了1220万人,全国19个解放区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550万人。
    
     在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反攻也是敌后抗日武装率先发动的。据统计,从1944下半年次年7月,八路军、新四军与敌人发生大小战斗6225次,大多数为主动进攻。在华北战场,以太行根据地为例,一共组织了11次较大规模战役,大小战斗2953次,收付国土34800余平方华里。在苏中,日军的占领地则已经被压缩到了16%。
    
     你看着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退守大西南,甚至到了1944年鬼子强弩之末的时候还能打出豫湘桂大溃败。但是再敌后战场上,在山东河南等地,日军早已不敢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和作战,很多日军甚至不敢离开碉楼和堡垒,因为他们一下乡,就会遭遇八路军、游击队、甚至是群众的围攻,有的日军甚至找八路军卖武器弹药,甚至还有的鬼子居然为了口吃的去给当地的中国地主打工......
    
     战争,不是拼自身牺牲了多少人,而是看你“杀伤了多少敌人的有生力量,发展了多少革命队伍,完成了怎样的局势逆转”。
    
     什么叫“中流砥柱”?中流砥柱就是在整个抗战中,最坚韧不拔,最坚决斗争,最能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从头到尾都在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并且取得伟大成果的群体。
    
     谁在真正抗战?那就要看,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谁在反攻的前线?谁离敌人最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25/8/11 10:12:16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1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3   分页: [1] 转到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   清华总裁班 能源产业500强项目库  能源产业总裁班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班  能源500强企业生态   核技术联盟
  有新帖   没新帖   总置顶   置顶   精华贴   热贴   普通贴
本站网络实名:“颠峰培训网”“颠峰人力资源网”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巅峰培训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电话:(010)824311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