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9 58 内循环、房地产、股市! 8 4b 124
64 巅峰培训论坛 > 25 55 休闲时刻 17 > 1c 13
108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72

主题数: 5 77038 1a  | 帖子总数: 5 79726 1a  | 会员总数: 4 2533 52c

栏目:考证 | 留学 | 案例 | 杂谈 | 职场 | 培训 | 师资 | 讲座 | 课程
 
3b7
12 ac 142
  61
您是本贴的第 4 6711 c5 次阅读者
 
 

 

58 内循环、房地产、股市! 2a

发帖: 6 牛人 10 4 | 12 2020/8/14 12:53:12 1e | 第 1 1 c8
64

58 内循环、房地产、股市! 35
1a6f      国家搞“内循环”需要房地产,多少内需是地产拉动带来的:钢筋水泥、装修建材、家电家具、园林绿化……而且城镇化是内循环的最大动力。但同时也要看到,高房价导致居民的储蓄率持续下降,“六个钱包”被掏空,钱都拿去还房贷了,真正拿出来消费的就不多了。内循环需要房地产,但内循环不需要高房价,这就是问题的两面性。
    
     面对疫情蔓延,全球各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钞,其结果是全球资产泡沫扩大,虚拟资本的泡沫的扩大。对全球社会来说,隐藏了巨大的危险。如果大量印钞,是保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危害性性会大大降低。最怕的是,大量货币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只是在虚拟资产中循环,对实体经济没有起到推动作用,如果虚拟资产泡沫破灭,就是一地鸡毛。我国这一轮股市上涨,主要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大量的资金进入股市。我国是通过股市筹资,再加快企业入市,把钱注入企业。
    
     公司上市融资、与股票投资回报,是资本市场的两个轮子,如同一辆自行车一样,这两个轮子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没有谁服务于谁的问题,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但是,如果不掌握好节奏,过多过快的公司上市,就会过度吸收股市的资金,只是让一小部分人暴发而股市一天一天不堪重负,就导致股市暴跌、持续萎靡。
    
     中国股市自身具有巨大的财富造富效应,企业得以成功到A股发行上市,则意味着将会获得几何式的回报,而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也会因此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承销商与保荐人也能家缠万贯,说没有利益集团?是自欺欺人。监管者只知道天天喊口号打击内幕交易,实际上却完全被利益集团捆绑,正义的声音基本当废话!
    
     “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意味着,以后中国经济将加大内需,只要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加大消费能力,这个市场就足够强大。我国有十几亿人口,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为什么过去大量商品要依靠外销?非得要外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过去几十年老百姓的消费内需还是不足?为什么我国现在还有6亿人月平均收入只有1000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改变把股票市场视为单纯的直接融资场所,更加重视股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业优化与激励创新的功能,这个是带有全局性的逻辑。
    
     我认为IPO的数量应该取决于其企业本身的质量,好的优质公司常态化IPO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带病上市的不少、不少企业上市不到半年问题百出,有的一解禁就清仓式的跑,这样的公司IPO会有什么好处?
     如果上市加快、不能够同步实现退市加快,不推行集体诉讼制度落实,那么就是人为打压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将会受到冲击。这种打压改变,完全失去正面意义。股市发行就不应该大跃进。
    
     很多人平时说政府不要干预股市,但跌成狗了,他们又希望政府救市,这是自相矛盾的。
     不干预?是一叶障目罢了。哪国不干预?美股跌了2天,总统就会出来喊话。
     问题不是要不要干预,而是你干预的水平。从这些年A股的表现看,管理层不是蠢就是坏。
    
     中国股市为中国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国股民亏了,宁愿自己跳楼、也不闹事,给房地产降价就“房闹”的房奴们、炒客们做出了表率.....其实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股市没有打砸售楼处这类暴力维权(尽管这是不对的,但激烈的维权,也是体现一个阶层对自己权利的维护)所以,中国股市一地鸡毛、“妖精、害人精”横行。股市搞得稀巴烂“还不如赌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健康的股市,股市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最核心的国家竞争力之一。完善股市的基本制度建设,建设一个健康、透明而又有效的股票市场已经刻不容缓。
     不矫正融资定位这个重大偏颇,不把资源优化、产业升级和激励创新~作为股市的核心功能,不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局面就会周而复始,市场的发展之路就会迷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就会缓慢而又曲折,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路程就会艰难而又坎坷!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原因和紧迫的客观要求,中国股市必须尽快补上已经久违了的制度短板,幡然醒悟,正本清源,弃旧图新,重归正途,彻底矫正已经被严重扭曲并彻底变形了的股市定位与监管定位,最终实现投资与融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共生共荣与良性互动。做到了这一点,才既是实体经济蓬勃发展之福,又是中国股市健康运行之道。
    
    
     股市与民主
    
     解答: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行吗?可怕吗?
    
     怎么看:解读美国经济二季度萎缩了33%
    
     怎么看: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中国首次超过美国 7f
41 57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6e

 
2d 第 1 2 13 20 | 发帖: 5 zgzx1 15 | 时间: 12 2020/8/17 16:27:04 cc
78 经济危机、内循环、世界经济发展 35
5d83      过去美国靠3亿人内需撬动了世界经济,未来14亿中国人的内需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只有三种去向:
     第一、被国内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用,这就是消费。
     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这就是投资。
     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
    
     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的总和用货币来计量,就是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经济危机体现为商品卖不出去。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就是,只要想办法把商品卖出去了,经济危机就暂时过去了。所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延缓经济危机:一是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二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2009年就已经启动“内循环”为主阶段
    
     2008年的时候,美国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两年了,危机重创了欧美日经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也大规模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产能严重过剩。
    
     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从前几年的10%左右,迅速下降到2008年的3.5%(修正后的值是2.7%),随后在2009年更是下降为-44.8%(修正之后的值是-42.9%)。
�������´������ͼƬ

    
     轻工业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其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到了重工业行业,然后就是大规模裁员、需求进一步萎缩。
    
     2009年,中国出现了20年来最大规模民工返乡潮。如果再不出手,经济问题就可能演化为社会问题。
�������´������ͼƬ

     NHK甚至还为此拍了个纪录片:《返乡潮:2009年春节广州站纪实》
    
     万分危机之下,我国启动大规模刺激计划,暂时缓解了危机。
    
     我们外循环+内循环的两个引擎,既然坏掉了一个,那我们就把内循环加强,补上外循环的失利吧!加大政府投资,到处修桥修路,不是照样能拉动就业拉动内需,保证经济的持续运转嘛!
    
     当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
    
     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2010年投资合计四万亿,其中: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约15000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约3700亿元,保障性住房约400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15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约2100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3700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约10000亿元。这就是俗称的四万亿计划。
    
     外循环靠不住了,我们就在四万亿刺激下,经济正式从“外贸-投资”双驱动模式,转变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负债-投资”单驱动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央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取得了明显成效。
    
     咱们一方面持续大搞基建,另一方面一遇经济下滑就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努力挖掘房地产市场潜力。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重化工业需求,进而全面带动制造业,最终成功盘活中国经济。
    
     也就是说,其实从2009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已经走向了以内循环为主的模式
    
     内循环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2009年已经开启的凯恩斯主义的新表述而已。只不过在最近外部条件恶化之下,被再次强调,因而受到格外关注而已。
    
     但是,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放款、企业借钱进而大搞基建的内循环刺激模式,有三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这会导致更大规模产能过剩,因为任何基建项目都是有周期的。
    
     第二,这会造成企业高额负债。基建资金多是银行贷款,这些钱是连本带利要还的,但是很多基建项目根本不能创造收益,或者收益是长周期低回报的。不光如此,负债还会从地方政府传导到企业。企业利润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必须靠借钱才能偿还之前的债务。
    
     第三,随后导致经济脱实就虚。
    
    
     房价能跌吗?不能!
     银行借出去的钱,相当部分是以房屋和土地作为抵押品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将出现大量呆坏账,最终爆发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很大一块收入,也靠土地财政,本身就已经普遍负债,房价下跌会让政府可用的钱更少。
    
     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内循环是一剂可行的药方,但这些副作用很可怕。
    
     四万亿初期,2010-2011年,企业盈利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与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比值远低于10%。但是从2012年以来,企业亏损快速增长,再次提升到2009年的水平,并且在2015-2016、2018-2019这两个时间段,亏损额和盈利额的比值都明显高于10%。
�������´������ͼƬ

    
     企业盈利下滑,必然导致裁员。离职员工丢失工作,在职员工福利薪酬也势必受到影响。
    
     事实上,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持续放缓。看这个图,蓝色的线是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橘黄色的线是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105年底开始,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就长时间低于人均实际GDP增长率。
    
�������´������ͼƬ

    
     据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可供消费的工资总量增速在下滑,而房价和房租却居高不下,这又极大程度挤压了消费。我国消费不振,难以消耗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
    
     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承认,我国反映通胀的CPI指数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资金被房地产领域吸收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甚至把房地产成为“人民币的稳定之锚”,王德培的这段话说得太明白了,我国为什么不敢让房价跌,因为“货币大量沉淀在那里”,一旦房价跌了,巨量的货币就会涌现其他商品市场,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会一直维持高位吗?
    
     城镇化放缓,人口结构逆转,房价虚高,房企背负高额负债……只能说,这实在有些岌岌可危。
    
     房地产泡沫会破灭吗?会怎样破灭?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的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将最终停滞下来,而伴随着经济停滞的,是大量货币涌向市场导致的通货膨胀,停滞和通胀将并存,这就是可怕的滞胀。
    
     所以说,我们必须护着这个泡沫稳定。只要不破,泡沫就没有危险。
    
     目前,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球经济衰退,新冠只不过是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外部循环熄火,投资主导的内部循环成了唯一可靠的驱动引擎。
    
     在这样的局面下,再次提出内部循环,只不过因为我们已经无从选择。可我们在喟叹时,不要忘了环顾地球村,你会发现,即使“危言”在此,我们仍是世界经济首屈一指、乃至唯一经济堪称健康的增长极。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1 3 13 20 | 发帖: 6 8848hr 15 | 时间: 12 2021/3/11 22:48:38 cc
20 好文链接 35
ddf      怎么看《即将上市IPO企业全部撤销审核!新刑法发威!》
     根据今年的新法规,从3月份开始,为拟上市企业出具虚假文件的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最高可以判处10年有期徒刑,而辅助上市过程中具有欺诈发行的最高可以判处15年有期徒刑。结果就是3月份证监会从拟上市企业中,选了20家企业准备抽查的,最终全部主动取消上市计划……
    
    
     黄奇帆对当前形势的最新判断(2021年3月8日)
    
     怎么看《工信部长苗圩: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
    
     中美博弈的根本,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较量!
    
     中美脱钩之日,即是美帝崩溃之时!
    
     魏杰:为什么我国目前难以通过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和启动消费
    
     苏海南: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不能再拖
    
     宋志平:我们的分配机制还是有问题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1 4 13 20 | 发帖: 6 牛人 15 | 时间: 12 2021/3/17 12:58:16 cc
80 全球货币排名(储备、支付、融资) 35
1e1e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中排名第5,市场份额为1.9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篮子时提升了0.88个百分点;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市场份额为4.3%,较2016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第5位,市场份额为1.76%。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SWIFT) 公布的数据:
     2020年10月份(单月)全球约37.8%的汇款是欧元,比年初增加6个百分点。美元份额下降4.6个百分点,降至37.5%。2015年美元的份额高达45.3%。分析称,欧元超越美元主要是由于美国国内疫情肆虐,经济陷入衰退,加上国内政治分裂,削弱了美元在国际支付交易所占的比率。在最常用的货币中排名第三的是英镑。日元排在第四位。加元以1.74%的市场份额为第五名。人民币排名第六,占所有跨境支付交易的1.66%。
    
     在国际支付市场中,欧元所占市场份额达到新的高峰,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欧元区各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导致的”。如果剔除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市场份额,那美元依旧占据较大优势。
    
     虽然在国际支付市场中,欧元暂时获得了优势,但在全球(各国、地区)的外汇储备,融资货币类型,国债市场中,美元依然稳居世界第一名。数据显示,全球各国、地区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依然达到六成的市场份额,而欧元占比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罢了。
    
     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美元仍然是最强融资货币,所有跨境贷款和国际债务证券中约有一半以美元计价;在全球国债市场和汇率市场中,美元依然是全球最有深度,且流动性最为充足的。
    
     全球支付货币排名: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加元(人民币\加元,差距很小排名互相交替)。
    
    
     解析:中国为什么要买美国国债?
     美债成烫手山芋?2021为什么我国还要增持美债呢?
     1、美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比例仍然较高,我国外贸结算依然首选美元。
     2、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大,从投资收益和稳定性看,美债比其他国家的还是好。
     3、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可以投资的渠道实际很有限…(具体见文章链接)
     在美元大放水背景下(多国都在放)将来美债是否还会继续受到青睐不得而知。
    
    
�������´������ͼƬ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1 5 13 20 | 发帖: 6 牛人 15 | 时间: 12 2021/7/31 19:54:53 cc
30 关于中美脱钩 35
172f      关于中美脱钩,再补几句
    
     疫情造成了全世界经济的停滞,极大影响了世界经济,印钱给所有的人发钱(疏困)其实只有非常短期的效果,因为老百姓要的不是钱,而是商品,多印钱之后,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美国印了大量的钱之后,这些钱必须有商品兑换才能有价值,商品哪里来?美国人自己生产不了,所以这些钱涌向了股市、房市,表面上经济似乎欣欣向荣,其实是涨价涨出来的。这和一个人得了病,打强心剂,药一停,人马上就完了。
    
     美国要让这些票子变成商品,要的就是从外国进口商品(按照市场规则)今天世界上能提供又多又好商品的国家,主要就是中国。
    
     美国当然希望大量进口中国商品,还希望中国商品不涨价,希望人民币是稳定的。美国用什么交换呢?美元。就是希望中国买更多美国国债、出口更多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它不出口这些,拿什么交换?
    
     但是,又有一些美国人意识到,太依赖中国了不好,不单不安全,连工作机会都被中国人抢走了……
    
     有人说美国自己不能生产这些商品么?不能!美国已失去了这些制造能力,工人、技术、产业链都没有了,今天只要是美国自己还生产的,就都是高利润的。要么是高科技、要么是高效率。
    
     有人说其它国家可以生产,那是天真。不说国家,就是我国西北、东北能把东南的生产能力短时间转移过去?
    
     现在美国叫嚷中美脱钩的,都是为了佯攻、施压,逼中国政府赶快回到谈判桌上,和美国人谈判。
    
     为什么我们外交部的态度越来越强,领导人根本不着急谈,甚至不接电话?就是拖着,我们不怕拖。我们站在有利的位置上,不必自己吓自己。
    
     全球钢铁价格暴涨,中国操盘世界经济?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1 6 13 20 | 发帖: c 大众创业 15 | 时间: 13 2022/11/15 15:04:51 cc
30 中国股市楼市 35
2034      网上看到这个图:
    
�������´������ͼƬ

    
     1. 图中数据,中国楼市十年涨500%,个别地区可能是,但其实整体没这么猛,涨幅领先大部分国家是的。中国大部分家庭主要财富在房子是真的。
    
     2. 中国股指没怎么上涨,但股市规模总市值是上涨很大的。2011年末A股总市值只有21.4万亿,2021年末达到99万亿(现在降到80多万亿),这翻了四五倍了。
    
     3. 股市规模翻这么多倍、股指却不涨,因为不断发新股,增发稀释了。如果在上市之前进入,就暴富了。但是在二级市场炒作的,就被富豪套现了。所以普通股民很难从A股获利,基本是小赔,不服就大赔。有人计算散户大约人均赔1万美元,然后就会认识到自己是韭菜。规模大增,股指不涨,当然就容易赔钱。
    
     4. 虽然中国的房价被骂得死,但中国普通家庭,不管是拆迁也好、棚改也好、买商品房也好,确实通过房价上涨实现了家庭财富大增(按社科院数据,中国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为96%)。中国家庭人均资产从2000年的3111美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26752美元,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占世界家庭财富比例从十年前的9%翻到18.4%。而且,还有巨量国有资产,理论上普通人也能受益,而且确实受益,很多现代服务因此是低价的,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用上了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水、稳定的电、充足且低价的气、发达的交通路网、九年义务教育、平价的医疗、广泛覆盖的通讯信号…等等)所以,中国人不穷,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没有的。
    
     5. 要呵护房产价值,不要让群众的房产变得不值钱。房价,也是体现地区的经济价值,有房群众都是支持的,主动维护价格,低卖不接受。偏远或小地方的房子价值下降,但是扎堆的中心地区维持高价,居民都是维护的。
    
     6. 国家也刚发了金融16条,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这是对的思路,房地产价格不能过高,不能炒。但是也不能搞太低,太低群众财富损失惨重。尤其是限购这些年来,房子基本都是刚需购买,群众付那么多钱和月供买的。如果告诉大家说,房子不值钱了,那就真把老百姓当韭菜了,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而且城市地块也开发的差不多了,房子应该保值增值。而且房子长期以来是最重要的抵押物,很多的借款贷款都是依托房价,这涉及到国家金融稳定。房子抵押到银行,还挺值钱,群众有了恒产,就会安心过日子。
    
    
�������´������ͼƬ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1 7 13 20 | 发帖: c 大众创业 15 | 时间: 12 2023/8/17 20:07:06 cc
ae 重视股票市场的战略意义——股市才是金融主战场 35
116a      资本市场将是最后一个全社会的共富梦,
     因为智能化时代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
     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产能已经过剩,劳动力也必然过剩。
    
     用“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力越发达,人类越解放。
    
     但是生产关系~尤其是分配制度需要改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2类:劳动工资报酬,资本性收益。
     需要的是股权投给最能代表现金生产力的企业,大家一起分享企业发展红利。
     可是当局还在不断让造假者上市、让圈钱者减持跑路,
     普通投资者当接盘侠、替他们抗下债,资本骗局的债。比如,房地产企业接连暴雷,老板和高管层其实富得流油,却要政府救助企业,又帮助一帮造假者花式减持跑路(如离婚、设立海外私人信托、设立慈善基金)……这种制度是让投机分子发家致富。
    
     各国股市走势,都是衡量实力,信心、与决心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它是各国资产价格的终极衡量,高估还是低估,是正常水位还是被国际资本冲翻,这第一步,往往都最直接的反映在汇率上面了。
    
     当然如果是在平常时期,那也并没有太特殊的意义,但是在美国的加息周期里,在金融层面,汇率的走势往往意义重大,基本上不可能坐视不管,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道理,说严重点,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1 8 13 20 | 发帖: c 大众创业 15 | 时间: 13 2023/11/15 16:33:54 cc
ce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实现经济增长”其实是个伪概念! 35
1650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实现经济增长”,其实是个伪概念!内需不足是伪命题!
    
     内需,是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欲望我们一直不缺、缺的是消费能力,也就大家没钱、或不敢花钱。大家都想消费,买买买,但是没钱消费、不敢消费。
    
    
�������´������ͼƬ

    
     【这暗藏着中国经济的最大悖论】:
     中国要大力发展实体产业、要做世界工厂,又要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真要拉上去~就必然要求工资水平大幅上升。工资普遍上涨到发达国家水平,消费能力强了,但制造业成本就会上升,产业就会外流。这是矛盾的。
     金融和税收政策是调节器。
    
     中国要扩大内需,就要让老百姓有钱,有钱了才能加大消费能力,中国人口多~市场足够大~内循环就没问题。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是早已存在的事实,成为世界工厂也很多年了,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消费市场却比不过4亿人的美国?为什么大量商品要靠便宜外销?为什么过去几十年老百姓的消费内需还是不足?为什么非得要外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现在还有6亿人月平均收入只有1000元?……
    
     关键问题是生产力提升生产关系还没有适应变化,尤其是分配逻辑还是200年前的。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改变把股票市场视为单纯的企业直接融资场所的定位,更加重视股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业优化与激励创新、增加老百姓资产性收入的功能机制,这个是带有全局性的逻辑。
    
    
�������´������ͼƬ

    
     中国股市最大的毛病,是定位出了问题?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1 9 13 20 | 发帖: 6 牛人 15 | 时间: 13 2023/11/23 16:22:02 cc
8e 对真正大国来说“外循环”是个伪概念! 35
b94a      “内循环,外循环”是站在地缘政治视野。一些著名的战略思想,如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以及一些学者提出的“文明型国家”等思想,背后都是地缘政治思维。
    
     地缘政治思维是一个过时的,落后的战略思维模式。我是说,如果把它作为“战略思维”基础的话。
    
     我认为,战略思维有两个层次,
     一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去思考博弈的方法。
     二是从历史发展趋势出发,去思考博弈方法。
     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追求国家利益,不同点在于,后者因为站在历史规律的高度去思考战略问题,因而更具有全局眼光,更有长远思虑,更能获得最大利益和健康的利益。
    
     地缘政治思维之所以是过时的,落后的,是因为当今世界的运行基础,或者说博弈单位,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主要基于地缘政治单位进行了。产业链、供应链、科学技术、人才、资金,都是全球配置。因此在理解世界,理解历史上,也就不适宜将地缘思维作为战略思想的基础。
    
     在古代,一个国家往往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内部可以自循环,自我维持。经济循环所需的生产分工在一个国家内部基本是“完整的”。特别是大国,基本都如此。
    
     但是到了现代,尤其是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能够参与国际博弈,左右历史进程的大国,恰恰不是一个以“内循环”为最高目标的国家。它们本身即使能够内循环,也绝不把内循环作为国策去执行。因为它掌握的“方法”,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已经达到了足以影响全球,以人类整体为实践目标的水平。
    
     因此,战略思维如果将民族、国家、文明,或者局部地域范围,作为“棋子”,作为“单位”,去进行历史与博弈的基础性思考,那是不符合历史运行新阶段的特征的。
    
     新阶段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过去那些棋子或说博弈单位的相对独立性被打破。“内循环”从某一民族、国家、文明,或者局部地域范围,变成了全球和整个人类。
    
     也就是说,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大国的“内循环”概念,它覆盖的范围,已经不是某一地理区域,而是整个世界。或者说,“外循环”的概念被弱化了。
     对具有历史影响力的大国来说,“内循环、外循环”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在它眼里都是内循环,也都是外循环,内循环与外循环紧密关联,互相深度影响。这不是大国愿不愿意这样想、这样做的问题,而是它的能力、它的辐射影响力、以及人类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除非科技大幅倒退,否则当代的大国博弈都是“内循环的博弈”。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个新的“内循环”概念呢?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当人们提到“中俄伊大三角”(中国、俄罗斯、伊朗)与美西方的博弈时,常常会将它理解为陆权与海权的斗争,东方与西方的斗争,集权与自由的斗争。但是,它更是制造业国家、资源型国家、失败的高科技国家与金融资本国家、胜利的高科技国家的斗争。
    
     在说到财富生产时,人们会说它的三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这是不恰当的。
    
     财富生产的三要素是:方法,劳动和资源(含资本)。
    
     它对应着:创新者、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
    
     放到国际上就是:高科技国家,制造业国家,资源型国家(含金融资本国家)。
    
     经济运行的规律,就是围绕这三者进行的。也就是说,世界秩序所围绕的中心是在这三者之间轮流变换的。财富主要由谁生产,秩序就由谁主导建立。所谓大国博弈,博的就是谁能最早跟上经济运行的变化,抢占发展先机,抵达新的秩序中心,而不仅仅是本国利益。
    
     财富生产三要素——方法、劳动和资源中,方法的贡献最大。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人类的劳动创造不了价值,也就没有财富。没有方法的创新,就没有新增财富。所以,方法或者说创新,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最大。
    
     劳动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次之。因为没有劳动的帮助,方法是虚空的。方法既无法落实成财富,也没法迅速扩大财富的数量。
    
     资源和资本对财富的贡献最小。因为资源和资本作为“死物”,既不能创新,也不能自主劳动,因此对财富的产生没有直接贡献。财富的形成虽然离不开它们,但是,它们要想变成财富,变成更多的财富,必须经过“方法+劳动”,也就是经过创新者和劳动者的手才能实现。它们离不开创新者和劳动者,是居于从属地位的。而创新者和劳动者则居于主导地位,因为在他们面前,资源和资本是“死物”,是被动的,是只能接受创新者和劳动者“翻牌子”的。
    
     因此,世界秩序其实只有两个中心,就是“方法”和“劳动”,或者说“创新”和“劳动”。
    
     由于创新是偶然的,人类在创新面前是主动探索,但被动获得并适应的。创新总是起伏的,时有时无的,人类无法完全控制它。在创新大量出现的时期,它就是财富最重要的贡献者,因此会成为秩序的核心,历史的发展方向。在创新低迷的时期,劳动是财富的主要生产者,于是它就接替“创新”成为秩序的核心,历史的发展方向。
    
     理解历史的运动,就看创新和劳动在财富生产中的地位变化。理解国际博弈,就看己方与秩序核心的距离。
    
     历史的本质是经济问题。我不将“中俄伊大三角”的形成看做是“陆权”对“海权”的斗争,东方对西方的斗争,集权对西式民主自由的斗争。因为左右历史运动的是经济,是财富生产。尤其在科技支撑起来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博弈的“单位”已经从民族、国家、文明和地域变为全球性的“创新”和“劳动”分工了。当今世界的博弈就是科技、劳动和资源(含资本)的博弈。
    
     博弈的结果是由历史规律决定的,也就是由财富生产决定的,即当科技创新迟滞时,劳动、制造业国家将成为世界的核心,秩序的制定者。劳动者群体,或者说制造业大国,将成为博弈的赢家。因为科技创新放缓后,增量财富消失,经济进入“存量阶段”。而存量阶段里,制造业国家掌握着大部分生产,也就是大部分财富,且不再像以前那样极度依赖西方国家的技术。
    
     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高科技国家和金融资本国家的西方国家,它们在国际博弈时必然要遮蔽历史真相,歪曲解读经济规律,分化劳动制造业国家,以便借助过去积累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分化瓦解劳动制造业国家的联合。具体表现就是:
    
     在国内,用民族主义甚至法西斯理念,将劳动者的不满引向国家竞争和民族仇恨的邪路,企图用劳动者的生命做炮灰,向外发动剧烈冲突甚至战争,以抢夺财富来解决国内急剧增长的阶级矛盾和社会不满。比如贸易战,金融战,直至真正的战争,甚至进行核威胁。
    
     在国外,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包装成“西式民主自由”思想,去分化发展中国家,通过攻击他们的意识形态缺陷来达到瓦解劳动者联合的效果,以实现他们维持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本的中心地位,继续不公平和不正义地分割大量财富的目的。
    
     而发展中国家在缺乏高科技支撑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获取公平的财富回报,他们的劳动是廉价的,只能做资本家手里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他们天然地要采用集权的方式凝聚国家意志,团结所有劳动者的力量,才有可能与贪婪的资本相抗衡,去争取公平的利益分配。
    
     然而,这个道理由于未被思想家良好地解释与传播,致使多数人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大部分人类就被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洗脑,信仰了资本至上,变成了松散的,缺乏组织的劳动者,继而被分化,被各个击破,失去了与资本和高科技抗衡的能力,最终也失去了公平地获得财富的能力。任凭资本与科技,在全世界掠夺劳力与资源。
    
     在被深度洗脑后,大多数人没有看出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违背经济规律,违背公平原则的本质和真相,让自己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在这些发展中国家里,“集权”有利于博弈的合理性,被污名化和丢弃,国家主权不得不转而依靠专制力量推行,压制民意,其实是去配合西方的宰割。借助专制力量推行的集权,因为缺乏民主监督而迅速走向腐败,变质,难逃瓦解的命运。
    
     所以,思想斗争的失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无力,在发展中国家造就了种种苦难的斗争画面。最后都逃脱不了高科技和金融资本的奴役,无法抗拒它们的宰割,长久地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无法翻身。
    
     西方当然有科技优势和军事优势,但是,在中俄联合的情况下,这个优势就没有它们期待的那么大,没法让他们做出必胜的判断。国际博弈依旧在“科技加资本”和“劳动加资源”之间进行。胜负非常依靠“思想的角逐”(意识形态斗争)。
    
     当历史规律,经济规律被智慧的思想历史性地阐明后,世界秩序就将发生变化,转变为以“劳动”为核心的新面貌。公平将得到恢复,世界也将摆脱危机,重回和平安宁的发展局面。
    
     只要思想问题不解决,公平地财富分配就无法恢复,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就会用危机的总爆发来实现世界秩序的转变。战争将也是大概率事件。
    
     因为,通过战争,财富被大量销毁,劳动人口被大量消耗,而科技水平未下降。于是,经济“存量阶段”瞬间变成“增量阶段”,这样经济运行也快速从“劳动核心”重回“科技核心”,世界秩序依旧在西方手里。这就是西方一定会通过制造大冲突来维护自身利益(不一定是本国利益,但一定是本阶级利益,即科技和资本利益)的原因。
    
     基于这样的经济现实,战略思维如果依旧保守地以民族、国家、文明或某一地理区域为单位的话,就等于将博弈技巧矮化了。换言之,就是不知道朋友在哪里,也搞不清真正的对手是谁。中了西方的奸计。
    
     西方恰恰想用民族仇恨,国家竞争,文明冲突,这些概念来掩盖财富分配要从“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本核心”向“劳动核心”转移的历史趋势。用地缘政治斗争来转移焦点。他们最害怕人们问一个问题:
    
     科技没倒退,生产能力没下降,为什么经济危机了?
    
     日子好好的,为什么隔几年就有经济危机?忽然就生意不好做了?是什么导致了经济自杀现象?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当科技创新放缓后,经济从“增量阶段”转入“存量阶段”。利润消失了,但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竞争迫使所有主体不能停止对利润的追求。于是就有了零和博弈。社会总利润为零,但是通过零和博弈,少数市场主体依然有利润,而其他大部分主体则损失财富。在科技创新未突破的情况下,竞争越来越资本化,金融化。利润的获得越来越依赖财富的聚集效应。于是,财富加速“单边聚集”,引起贫富差距的剧烈扩大。随着低收入人口的不断增多,消费持续下滑,产能持续过剩,产销失衡愈演愈烈。这样,市场经济越是鞭策人们竞争,追逐利润,产销失衡越严重。最后,经济循环坏死,为了维持经济循环而搭建的各种借贷关系无法维持,债务大量爆雷,经济危机总爆发,社会危机汹涌而起。
    
     资本势力不得不在经济无法维持的情况下,从全球化中退后。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强化和扩大地缘政治博弈局势,把民族、国家、文明作为斗争的双方推向前台,以便掩盖真正的矛盾——科技、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或者说财富分配重心从知识产权和资本向劳动转移的趋势。
    
     西方的战略高明之处在于,它用“民主自由”这根意识形态大棒横扫全球,但追求的却是自身利益,即资本主义一直强调,从不松口的“利润”。在存量阶段里强调利润,肯定意味着他人的损失,因为是零和博弈。但是,却有那么多的人类相信西方是在为人类好。
    
     而在中国,我们强调西方之外的东方,文明型国家,多极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去西方化,去中心化是高明的战略,是为了人类好,但是没多少人信。在国际舆论场中长期被动挨打。我们没有向人类说明,未来的世界不是去中心化的,而是中心的转移,转向劳动者和制造业国家,回归公平。
    
     西方借助意识形态优势,思想优势,可以四两拨千斤,用乌克兰,用中国台湾这样的地缘政治敏感区域来消耗中俄。而我们也只是在这些地点疲于应对,被牵着鼻子走,而难以在意识形态上反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
    
     当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军事斗争处于僵持阶段时,思想文化的斗争,意识形态的斗争就是制胜法宝。只要我们能把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说清楚,就可以大大提高胜率。因为在广大的非西方地区,到处是劳动者,是被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本不合理剥削的国家。如果他们能变为战友,胜利就必然属于我们。人类历史也将前进。
    
     如果我们说不清这些道理,人类思想仍被西方扭曲,误导,真相被掩盖,那么历史就会轮回。即用老式战争的方法,以人类财富的大量消耗和劳动人民的大批死亡为代价,将“存量阶段”变为“增量阶段”,开启新的历史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北约会继续东扩,岛链会越锁越紧,西方仍然是驾驭者,居于世界秩序的中心,用悲剧之鞭驱赶世界。
    
     最后我想说,价值观外交不是要被取缔,而是必须易主。历史发展已经将价值观的旗帜送到了劳动者和制造业国家面前。不能抓住它是我们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失败。地缘政治思维必须被打破。它误导了亨廷顿、布热津斯基等大批战略家,误导了几乎整个人类。
    
     地缘政治思维不是说不重要,必须得抛弃。作为人类已经习惯的战略思维方式,用它来切入人们的旧思维是十分便利的。你很容易用它和别人搭上话,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伙伴。但是,如果你仍然用旧式的地缘思维去理解世界,理解历史,那么你很难赢得国际博弈。在未来,地缘政治思维将从国际博弈的基础性思维,变为国际博弈的技巧性思维。地缘政治仍有用武之地,但它不再是终极目的。我们仍然重视地缘政治利益,但是那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博弈的不在地缘,而是在全人类的发展路线。
    
     大国博弈,已经不是地缘政治博弈,不是国家博弈,而是路线博弈。博弈的单位不再是政治实体及其联合,而是打破了地理边界和政治疆域的“方法同盟与路线伙伴”。那些在全球范围打出“路线旗帜”却依然用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进行博弈的行为,都会因为过分的自利思想达不到全球化历史趋势所要求的战略胸怀而更容易走向失败。“不见兔子不撒鹰”和“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是两种博弈境界,也是小国与大国的区别。为纯粹的私利博弈,与看清历史趋势,顺势而为,为公利博弈,同时使自己受益,也是两种博弈境界。大国必须有大国的境界。大国把自己降低为小国,却追求大国的收益,这种自相矛盾就会让它和它的同盟成为“有缝的蛋”。
    
     总之,在自然科学创新停滞的时期,社会科学的创新必将照耀人类。思想的竞争将引领历史,并帮助人类减少战争的伤害。怀揣战争利器,为战争做好万全准备,但是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当前历史博弈的较好选择。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e

 
2d 第 2 10 13 20 | 发帖: 6 牛人 15 | 时间: 11 2024/2/2 11:48:35 cc
90 余云辉:用好币权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问题 35
d02      【视频】余云辉:宏观经济决策者需要把金融(币权)提高到政权和军权的高度,重新认识币权的重要性!以政权和军权作背书,利用币权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以及地方、企业和家庭的债务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第二次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宏观经济转型……
     余老师提出“党指挥币,而不能币指挥党”,简直是要了美国金融霸权和中国买办资本势力的命!
    
     (余云辉,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蓝田书院理事长)
    
     《中国经济以伟大的实践去锻造伟大的理论
     《拆穿美元信用问题!
     《中国经济的最大悖论!
     《中国股市最大的毛病,是定位出了问题!
     《狂印美钞?美国是滥发货币收割世界吗?我们是被误导了!》 7f
132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b5
1 1 1 / 1 1 23 页 每页 15 贴 本主题贴数 1 9 55 分页: 1d [ 1 1 10 ] e8
d0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55
 帐 号:
 密 码:
 主 题: *
 回 帖: 5c
 

74
  
 
近期课程推荐 【回首页】
1、清华厚德《艺术品投资与艺术管理》高级研修班
2、清华《能源产业链500强领军者项目》简介
3、北京大学《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高研班
4、健康中国:未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5、工信部《大数据应用》领军人才班
6、营销总监班人力资源总监班财务总监班
 
热点资源下载
1、考研考博类→全国500所院校专业课(真题+答案)汇总
2、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真题详解
3、经典教材类→英语教材财会政治管理
4、电子版教材、笔记和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5、职业考证考试类题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