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2386分 |
注册:2009-5-20 |
发表:714(417主题贴) |
登录:1120 |
|
|
一个人对集体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狂热和虚妄! |
“黄泛区”真相:苦难深重,果然可耻!
一
最近,美团遭遇了一场“公关危机”。
一个叫田源的美团员工,在内部工作群里发布了一个招聘信息,让同事们帮忙推荐人,但明确提出了不要某些人,其中包括来自“黄泛区”的人。
所谓“黄泛区”,字面意思就是黄河泛滥区域。这三个字,几乎可以等同于“人祸、苦难、悲惨”,但相当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词儿。
黄泛区的话题后面再说,先说美团的所谓公关危机——微信群的聊天记录被人截屏后流出,田源因为“地域歧视”遭到舆论炮轰,当然,美团也免不了被舆论批评。尽管田源并非美团HR负责人,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招聘规则,但美团还是进行了公开道歉,并辞退了田源。
从危机公关来看,美团的应对还算及时和到位。对这件事,我想先表达以下几个观点:
1,我反对以及厌恶地域歧视,当然也反对以及厌恶田源的观点。
2,我反对以及厌恶把私人聊天记录、内部工作聊天记录公之于众的行为,除非这种行为有利于避免伤害公众利益。
3,我是一个黄泛区出生的人,但我不觉得田源的言论能够伤害我的感情和利益,因而,我对美团开除田源既不反对也不赞赏。
二
很多年前,我就知道河南人被一些同为“中国同胞”的人歧视。
现在,我第一次知道,我是最值得歧视的河南人,因为我不仅是河南人还是黄泛区的河南人。
多年来,我自己没有因为是“被歧视的河南人”而感到“感情受到伤害”,同样,如今田源的言论也伤害不到我。我反对他的观点,但并不愤怒,也不会觉得他必须被开除,更不会因为他被开除就觉得感情上受到安慰。
我对地域歧视,是免疫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精神上早已经逃离了“集体主义”的漂染。
三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一旦你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就不会再被那些大而化之的概念挟裹,就不会为那些大而化之的概念无端地骄傲或沮丧。
这么多年来,虽然知道河南人被一些人歧视,但我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河南人而觉得不好意思。我只是我自己,我不能因为出生于河南而可以代表河南,也不必因为出生于河南而承受与河南相关的一切。
我又不是省长。
这么说吧,作为一个生于河南的人,我既不会因为河南有什么NB的事情而自豪,也不会因为河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而羞愧。因为,那些NB不是我造成的,那些不好也不是我造成的。
“出生于河南的一个人”是个体,“河南人”是集体,二者之间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一个出生于河南的人,我对自己的荣辱负责,但不对“河南人”的荣辱负责。因为大量的河南人,我并不认识,他们只是因为行政权力、历史沿革等原因,碰巧与我共有一个“河南人”的标签而已。
标签这种东西,你越觉得它重要,它就越重要。你觉得它什么都不是,它就什么都不是。
其实,作为“黄泛区人”,我和田源也有同一个标签,那就是“中国人”。可是,你看,即便我没法俩有同一个标签,作为中国人的田源和作为黄泛区的中国人,可以势同水火。
是的,同为中国人可以杀害中国人,同为河南人可以伤害河南人,人们并不会因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而具有同样的素质、价值观、利益。
所以,很多时候,地域标签就是扯淡。认识到这一点,你就可以解构地域标签甚至民族标签——那不过是“想象的共同体”——你就会对地狱歧视免疫,然后就会知道,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四
一个人,不要轻易把自己作为某个虚幻集体的一员,既不要擅自分享那种集体的荣誉,也不要擅自承担那种集体的耻辱。
一个人,做好自己才会真的强大,不因为所谓集体强大了,就意淫自己也强大了。也不要因为所谓集体沉沦了,就沮丧地认为自己也没有出路了。
这大约算是反思“集体主义”的结果。
一个人只要对集体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狂热、虚妄,可以节约出很多精力“建设自己”。
建设自己,才是真的建设集体。
五
写这篇文字,当然不是为了反思集体主义,也不是为了讨伐田源——毕竟他不是个有公共权力的人。
是的,如果田源是希特勒那样的“伟人”,我们这些出生在黄泛区的人不仅应该失业,恐怕还可能被“种族灭绝”。我之所以对田源宽容,就是因为,他不是伟人,他只是在一家公司拥有用人的权力,而且他很快也被那家公司开除了。
我写这篇文字的初衷,其实是想分析为什么我们出生在黄泛区的人,会被田源认为“不好”,是黄泛区出生的人具有素质低下、不思进取、愚笨等共同特点?还是田源此生所遭受的各种伤害和不愉快是黄泛区的人造成的?我想他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在我还没有看到他的道理的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黄泛区人有必要率先对着地图做一下自我反思——在历史和现实中,出生在黄泛区那一带的人,是不是做过什么巨大的孽,干过特别大的坏事?是不是那一带的人曾经特别可怜,所以可怜之人必要可恨之处?
终于,我要说到“可怜”的黄泛区。
六
小时候,我依稀听到老人们说过一个词儿:老日扒口子。大意是说,当年日本侵略到河南,给黄河扒开了一个口子,导致洪水泛滥。
后来看书知道,扒口子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国军。国军为了阻击日军的步伐,扒开了黄河,让一大片平原成为了汪洋。
那一天是1938年6月9日,郑州北黄河大堤,一个叫花园口的地方,被炸开。黄河由此改道,历时9年,洪水波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数十县市。
空开的数据显示,当时1200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死亡。这些人所在的区域,就是“黄泛区”。
国军炸开黄河花园口,为什么成了“老日扒口子”?大约是当年官方宣传的结果吧。在那混乱的年代,国军以及国民政府干出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台湾前“行政院院长”郝伯村曾著书《郝伯村重返抗日战场》谈及此事。他的解释是,扒开黄河阻止日本人,是为了给学校、工厂西迁,以及为武汉会战换取时间,同时水灾嫁祸于日本人可以激发人民的抗日情绪……
在国军的权衡之下,牺牲黄泛区人民,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局部为整体而牺牲,好像就是某些人的宿命。研究淮北历史变迁的学者马俊亚在其专著《被牺牲的局部》里说,历史上淮北从鱼米之乡变为穷乡僻壤,就是朝廷为了大局牺牲局部的结果。
总之,国军的那一次决策给我的家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如今当地人已经淡忘,很多中国人已经不知道黄泛区是什么意思。
在我家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至今有一个农场叫黄泛区农场,那是1951年周恩来提议设立的。后来,在那里,还设立了一所五七干校,有一些名人曾经下放到哪里。
在20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一本小说叫《黄河东流去》,后来好像还拍成了电视剧,讲述的就是那一段灾难故事:国难、人祸、洪水,人们逃难流离失所。
总之,当年,黄泛区的很多人淹死了,更多的人成了流民。流民无依无靠无家无业,为了生存,大概更会“不择手段”吧。
于是,可怜之人,成了可恨之人?
如果田源果真的因此而讨厌黄泛区人,那我倒是要感谢他,一个是他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黄泛区,一个是他以实际行动重申了世间的一个真相:苦难可耻。
七
嗯,苦难深重,果然可耻。
我们曾经接受过“苦难教育”,被灌输经历苦难才能实现辉煌道理。大到多难兴邦,小到梅花香自苦寒来。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经历过的苦难终将会等比例地换来辉煌和成功。因此,我们承受更多苦难就是值得的,就是有意义的。换句话说,面对眼前的天灾人祸各种磨难以及苦难,忍着就好了,这一代没忍到头,下一代继续忍,把更大的辉煌留给子孙后代嘛。
但黄泛区告诉我们,她所承受的那些苦难,带不来辉煌和成功,可能毫无意义,甚至是耻辱。各种绵延不断的苦难,让人们成为肉体以及精神上的逃离黄泛区的“流民”——大量的时间,甚至一生的时间,苟且于眼前的一日三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抗争的勇气……以至于,开始让人觉得可怜,后来让人觉得可恨。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所哀所怒的那些人,其实都是饱受苦难的人,但在鲁迅看来也是毫无希望的人,甚至是可耻的人。
作为一个来自黄泛区的人,从感情上我难以接受黄泛区人的“可耻”和被歧视,但是,一想到其实十多亿黄皮肤的人都是“广义”上的黄泛区人,也就释然了。
链接:
深度好文:只有心智不全的人才需要信仰
《冈仁波齐》让你感叹心灵朝圣之路,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有一种“爱国”叙事,只有在反智主义下才会成功
你看起来很厉害,所以一事无成
反美与朝核都不是大麻烦,美国真正的命门已暴露!
重读柳宗元:生命的本质与知识的原理!
|
[本贴被作者本人于2017/8/21 20:50:24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