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6 为什么骗子会越来越多? a 1700
8848hr,巅峰培训网

Home | 管理咨询 | 职业认证 | 公开课 | 企业内训 | 培训师资 | 培训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华研修 | 分类广告 | EDP

d6 46 10e
5e 巅峰培训论坛 > 29 63 失败故事及商业失败案例探讨 17 > 1c 13
f2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48
今日贴数: 4 7487 10  |主题总数: 5 77039 16  | 帖子总数: 5 79730 16  | 会员总数: 4 2533 1b4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237
15 e4
  12 26 本版搜索:  
12 ac 10b
    4a 您是本贴的第 5 29516 b5 个阅读者  
  主题: 16 为什么骗子会越来越多? 4f 12 2016/11/8 12:45:17 d0   
64
    5 zgzx1 47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0
   发表: 3 706 2 ( 3 41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d
1 1 e7   
16 为什么骗子会越来越多? 35
1fae      
     来源:文/欧阳君山
    
     谈起骗子的话题,我们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受过骗,或大或小。我们甚至都能够信手就数落起周围的骗子来,有时候还咬牙切齿。
    
     但如果我说:当今世代,骗子有可能越来越多,好人有可能越来越难!很多人马上就会眨起眼睛来,是吗?没这么惨吧!?最近的一些事件,使我再一次思考为什么骗子越来越多的问题,将推出不同角度的文章进行回答。
    
     一论、为什么骗子越来越多
    
     在流动性大的社会,人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根据对象的外在、和表面形式来对对象作出评价,因为这样省时省力、简单轻松成本低。一般人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去真正了解和评价这些事务或人,因而只能够选择从外在和形式的东西来作评价,这是自然而然的。人性之所以势利,原因或许也在于 人们更乐于 也更易于 甚至于也只能 从外在和形式的东西 来评价一个人。
    
     邪是怎样压正的?
    
     当今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早已成为商业共识,可我们不是一直在讲内容和内在 才是决定性的吗?怎么如今要大讲形式和外在的东西呢?这不歪门邪道吗?早些时候,我也会这么认为,甚至会与朋友探讨起来,但一系列的经历和阅历,使我真切认识到:外在的东西和形式的东西的确非常必要,其道理也非常正,就在于信息!
    
     先举一个例子:张三在杏花村开酒店,由于酒好味醇,客人络绎不绝,生意热火朝天。路过此地的客商也都要到张三的酒店歇脚,因为名气大,牧童遥指杏花村。李四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也到杏花村开酒店,虽然没有好酒,事实上也根本不知道弄酒,只是眼红张三每天赚大钱而已。但李四是后来者,选定了一个交通更便利的位置,而且把自己的酒店装璜得比张三的酒店高档得多。
    
     张三一开始十分不在意,认为自己的酒是真家伙,祖传秘方,对方都没弄过酒,还想叫板不成?更何况自己在这里经营多年,客人们和客商们都买他的账。但客流不客气,马上就有了下降!这是十分正常的,因为李四的酒店开张,多了一重信息干扰。尽管不知道李四的酒怎么样,一部分本地客人肯定会去尝尝鲜,外在客商可能更要先一睹为快,因为这里的装璜看起来更高档。村口的牧童也受到信息干扰,由于自己没喝过酒,他不知道哪家的酒更好,不能随便指了。大多数情况下,牧童可能会为人指点李四的酒店,因为这是新开的,而且装璜高档,小孩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里的酒要好些。
    
     张三还算聪明,于是就作调整,转移一部分心思和财力到包装上,也大搞装修装璜。虽然张三这样做,但心里面还是挺别扭的,觉得这是在舍本逐末,做表面文章。李四则完全另一种心态,虽然也重视把酒弄得更醇正一些,但他原本就不是弄酒的,拿手好戏就是做表面文章。看到张三也大搞装修装璜,他又在包装上下了一番功夫,并直接在村口树起了广告,标榜“杏花村正宗”云云,还给了牧童一些好处。从此以后,牧童再也不指了,每当有客商问起,他就眼色往广告牌上一飞。张三得知情况,一时心里“蓝瘦香菇”,自己的祖传酒店莫非要在自己手里败落?该怎么办呢?难道我也削尖脑袋搞包装广告?……
    
     事情就这样越搅越复杂,一个仿冒做酒的搅得一个真正做酒的没法子安心做酒了!原本是一个酒的竞争,却导致了在包装和广告上的竞争,并且愈演愈烈。可想而知,这里面最大的受益者是仿冒做酒的李四,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广大的消费者,包装和广告的费用无疑是摊给了消费者。张三当然也深受其害,他原本有真家伙,但现在不得不为包装和广告而费神劳力。
    
     (当然,换个角度看,带动了包装和广告产业。商业竞争已经是全方位的竞争,商业从业者有责任提高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可识别性。不具识别性而败北,责任在己。李四的做法是否是骗子?有待商榷。进一步设想,做酒的李四,酒从哪里来?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Uber 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所有者 Facebook 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 Airbnb 没有任何房产,全国前三大酒店业OTA没有一间客房,这些在表明一些有趣的事正在发生)
    
    
     骗子乘什么“虚”而入?
    
     但事实上,以上只是最简单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更繁多,也更复杂,骗子更有可能通过信息干扰对好人进行更大的打击,从而混水摸鱼;人也更情愿也更容易沦为骗子,不正经做人,也不正经做事,一门心思在形式和外在上下功夫,通过信息干扰来渔利。
    
     人是怎样对一个人或一桩事作出评价的呢?这就是信息!通过对有关对象的相关信息分析,人们会对对象作一个评价。但我们初接触一个人或一桩事,不可能了解到有关对象的详细信息,即使是了解详细后,也不一定能作出个准确分析。如果我们每遇见一个人,每遇见一桩事,都要作一番详细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肯定要累死。
    
     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注意对方外在和形式上的东西,也会要求对方提供一些外在和形式的东西,比如说履历和文凭、头衔和荣誉,对方也有可能会主动提供这样一些东西。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外在和形式的东西,我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对象作出一个评价。
    
     骗子就正是这样乘虚而入的,因为外在和形式的东西都是可以造的、甚至是可以假造的。根本就没有读过博士,但骗子可以声称自己是位博士,甚至能拿出博士学位的证书。企业、产品,也一样。人们之所以受骗,一方面固然值得同情,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咎由自取,谁叫你不是从对象的内容和实质来作评价呢?谁叫你不能够看穿外在和形式的东西呢?
    
    
     “小国寡民”能挤兑骗子
    
     当今世代,人口流动性特别大,信息更是泛滥成灾,正是骗子们大显身手的舞台(泛滥成灾的信息也是骗子太多的表现)。在中国,一者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包括法律制度和政府体制在内的一些东西还没有定好型,不利于形成长期博弈,二者中国人原本没有宗教传统,无神论思想深入人心。后两者与前两者作用在一起,更加决定了骗子们在中国社会有可能要越来越多。
    
     骗子永远也不会绝迹,它是与人性的弱点一起来的,我们充其量是减少骗子。怎么样才能减少骗子呢?有句话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骗子的普遍心理,骗子行骗后是随时准备溜之大吉的。所以要减少骗子,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让人与人尽可能地进行深度而长久的交往。人与人进行深度而长久的交往,自然会激发责任,自然会催生诚实。事实上,骗子一般也骗不了对他知根知底的人。
    
     走笔至此,想起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那不正是要使人进行深度而长久的交往吗?《道德经》第80章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平常读此一章时,都觉得老子太古,是不是咱们还远没有思考到老人家的深谋远虑呢?
    
     (未完,下续)
    
     贫穷,是因为穷人不努力吗?
    
     鸡汤没错,错的是你真看懂了吗?
    
     娱乐圈的天价片酬是什么逻辑,明星配不配拿天价片酬?
    
     跟不上看不懂,是你越来越蠢?
    
     牟其中:雄才误人
    
     教育公平:这句口号的愚蠢与邪恶
    
     国务院处非办:名人学者官员为非法j资站台,欺骗性较大
     7f
130
12 2016/11/8 12:45:17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64
    5 zgzx1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5
   发贴: 3 720 2 ( 3 42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2 e7   
20 二论为什么骗子越来越多,野蛮生长 35
1bb9      人们常常一本正经地谈起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实际上,今天的问题根本不是“巷子深”,而是人为的信息干扰极其严重。到处是包装,到处是广告,到处是策划,到处是品牌运作……忽悠,接着忽悠,一个社会把超级海量的资源掷入非生产性的信息经济——更准确讲,信息干扰,却没有哪一个站出来质疑一声:“这正常吗?”
    
     今天非要说“好酒巷子深”,大概只有2个情况:一是压根就不打算卖,二是故意搞得策划包装成待字闺中、所谓稀缺“饥饿营销”。
    
     劣币驱逐良币
    
     对市场不足或市场失灵,主流的西方经济学还是胸中有数的。很早就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最初指成色不足的“劣币”用于市而成色较高的“良币”被收藏的现象,16世纪由英国女皇伊丽莎白的财政顾问托马斯·格雷欣首先发现的,19世纪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作为经济学一大定律正式定名,时称“Gresham’s Law(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屡见不鲜:平日乘公共汽车,规规矩矩排队的人往往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不守规矩的人反倒捷足先登,捷臀先坐。这就产生一种导向,最后导致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一有车来,大家争先恐后,你推我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
    
     何谓恶性竞争
    
     自由市场原就是个竞争,但西方经济学返本还元,也提出“恶性竞争”的专门概念。什么是恶性竞争呢?
    
     一条街,长100米,有两家冰淇淋商贩。显而易见,他们都希望赚更多的钱,构成竞争。假设冰淇淋消费者愿意为吃冰淇淋的欲望走25米,需要走更远就可能放弃消费愿望。如果为消费者考虑,同时也是为冰淇淋供应商考虑,冰淇淋车柜的最佳分布方案是:把100米分成两个50米,两个商贩各自站在两个50米的中点,各自覆盖左右25米。但由于竞争的需要,两个商贩都会把冰淇淋车柜悄悄地向对方挪动,从而吃掉对方一部分消费者。天长日久,两位商贩最后可能发现他们肩并肩地站在100米的中点,街两头25米的消费者可能放弃冰淇淋消费,商贩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最小化。如果一个商贩坚持站在自己50米的中点,拒绝悄悄地向对方挪动,只追求让自己50米上的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冰淇淋,但靠对方一边的25米却受到入侵,日久天长,就可能面临倒闭的危险。这就是恶性竞争。
    
    
     “劣币”如何“自由”驱逐“良币”
    
     “冰淇淋商贩难题”常常被谈到,但可能还不是反映恶性竞争的最佳案例,它只是涉及到销售,更准确地讲,仅涉及销售的区位位置,远非全面战。实际上,恶性竞争深入各方各面,从销售到价格乃至产品本身。
    
     上文提到的李四与张三酒店竞争,受害者除了传统做酒的张三,还有广大的消费者,装璜、包装和广告是需要成本的,贿赂牧童是需要银子的,最后都摊给了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受到“商业化”毒化,原来可以像李四这样的赚钱,一个个学习李四好榜样,世风日下,都不务正业了。
     (都在玩跨界?瞎折腾不是工匠精神!李四赚到第一桶金,他从别的村请来做酒大师,强强联合,分店连锁,张三的生意前途堪忧、杏花村的传统酒味~正在慢慢被颠覆)
    
    
     正儿不足必邪儿有余:逆淘汰
    
     这还只是简单的例子,现实生活更复杂,恶性竞争可能更泛滥也更猖獗。在相当大程度上,风起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就是由恶性竞争引发的。不仅金融衍生和创新大搞歪门邪道,甚至信用评级机构也不务正业,充当“牧童遥指李四家”的角色,穆迪、标普和惠誉等信用巨头不都曾经将垃圾一样的按揭贷款资产组合评为投资级或贴上“AAA”的标签吗?
    
     从生产链条上看,“三鹿奶粉事件”正是恶性竞争一手作祟。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液态奶产量1244.04万吨,其中70%采用内层为铝膜、中间纸层和外层喷塑的六层复合的利乐包或利乐砖包装,费用比发达国家通用的单层塑膜百利包高出1元多,被有关专家评价为“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的豪华包装,消费者为此多花87亿元,但是内容却掺假。
    
     正儿不足则邪儿有余,反过来也成立:邪儿有余则正儿不足。既然巨量的钱用在广告和包装上,当然就只有很少的钱留在奶源上。压力往哪里传导呢?少数人更容易形成“集体行动”,由于协调成本高,多数人反而不容易集体行动。就这样,压力被传导到牛奶的收购价上,由于无利可图,奶企和奶农难免不掺假,最后导致三聚氰胺危机。
    
     恶性竞争贻害消费者,甚至祸国殃民,应该如何避免呢?恶性竞争导致所谓的“道德逆淘汰”——讲道德、务正业反而被淘汰的现象,杏花村的张三不是正遭李四淘汰吗?那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就改为道德竞争呢?
    
     但市场经济的本质在金钱竞赛,一下子洗心革面搞道德竞争,根本不现实,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杜绝歪门邪道,为装璜、包装和广告划出边界线,信息经济不能过度。人们常常一本正经地谈起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实际上,今天的问题根本不是巷子深,而是人为的信息干扰极其严重。
    
    
     当务之急是停止人为的信息干扰
    
     限定信息经济,带有限制某一行业的味道,根本之图就是限定系统,为自由市场划定区域,让各方进行充分、稳定而长期的博弈,李四之流庶几无用武之地,即便偶尔有邪气压过正气的情况,终究也逃不过淘汰的命运。诚如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所说:“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
    
     当今世代,从宏观层面的社会浮躁,到中观层面的企业危机——如“三鹿奶粉事件”和华尔街危机,到微观个体层面的信任缺失,行好可能越来越难,行骗似乎越来越多。原因何在?追根究底,就是系统不限定,无限开放,为不务正业甚至歪门邪道提供了广阔的奔腾天地。野蛮生长。
    
     到处是包装,到处是广告,到处是策划,到处是品牌运作……忽悠,接着忽悠,一个社会把超级海量的资源掷入非生产性的信息经济——更准确讲,信息干扰,却没有哪一个站出来质疑一声:“这正常吗?”从来没有!要是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如此矫情,你立马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信息干扰“正当其时”,一位知名品牌专家语重心长地告诫:“记住,在品牌世界,没有真相,只有消费者认知。”意思是说,你是什么无关紧要,关键是别人认为人是什么。此时不骗、更待何时?呜呼,哀哉!
    
     王志安:唯有死掉,方能重生!中国有数以千计的地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它们平日里手持话筒张扬专横的权力,背地里却和假药贩子骗子医院沆瀣一气,干尽各种坑蒙拐骗的勾当。应该禁止电视台广播电台以任何形式和医疗机构进行商业合作,能靠自己的本事生存,就立命于市场,做不到就统统死掉……
     (转载不代表认同全部观点,仅为提供一个视角)
     7f
134
12 2016/11/8 13:30:45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5 zgzx1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5
   发贴: 3 720 2 ( 3 42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3 e7   
16 受骗者的贡献大于行骗者 35
1a1d      
     受骗者的贡献大于行骗者,这是从社会机制上论述为什么骗子越来越多,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信息不对称为骗子留下了空间和舞台。但实际上还存在另一面,孤掌难鸣,一个欺骗之所以发生,也因为受骗者本身的匹配与配合。一首打油诗:“一担黄铜一担金,挑到大街试人心。黄铜卖完金还在,世人认假不认真。”
    
     绝非玩笑!2001年4月,加拿大皇家骑警队在温哥华附近逮捕一个法国男子,他就是被誉为“超级国际骗子”的罗肯哥特。虽然其貌不扬,而且市井气质,但罗肯哥特以骗术席卷北美甚至大西洋两岸,《名利场》、《纽约时报》、加拿大《国民邮报》以及美联社、路透社、加拿大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广泛报道过他。
    
     罗肯哥特一身名牌,出手阔绰,今天可能是电影制片人、欧洲拳击冠军,明天或许就变为艺术品收藏家、金融投资家,而后天又可能成了意大利著名女明星索菲亚·罗兰的儿子,抑或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仅2000年夏季,罗肯哥特就从美国小镇那些急于致富的人手中骗了100万美元。
    
     不同于一般的骗子,罗肯哥特对受骗者没有丝毫的同情,恰恰相反,他自视颇高,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什么罪犯,而是和善达观的哲人。2000年11月,在接受两名《纽约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罗肯哥特自信地指出:“我认为自己并非罪犯——我是利用智慧获得财富。”甚至还直截了当地表示:所有受害者都是咎由自取!
    
     从事实和现实看,孤掌难鸣,很多的欺骗之所以发生,并非骗子就怎么高明或机巧,而就是受骗者以自己的低俗、浅薄、和势利大力配合,如论功行赏,有时候受骗者的贡献要远卓越于骗子。比如罗肯哥特自称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许多人信以为真。事实上,这里的破绽就像罗肯哥特的名牌衣着一样明显,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怎么可能一满口的法国腔呢?
    
    
     大众为什么是乌合之众
    
     不幸的是,低俗和浅薄十分普遍,也得到过实证。心理学家曾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例作过一实验,首先找到若干著名大学的著名作者撰写的论文,然后把作者的姓名改为不知名的人的姓名,把作者的单位也改为一个不知名的单位,重新投给以前发表过这些文章的期刊,结果呢?进入正常评审程序的文章90%被退稿——随时涌上人们心头的不是理性精神,更非实事求是,是势利!
    
     著名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把“我们”大众称为“乌合之众”——其大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被视为社会学经典名著,这可能不太客气,但的确符合事实。任何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不难发现甚至亲自感知“我们”是怎样的乌合之众。最典型的应该就是老百姓所归纳的如下情形:
    
     名人的无稽之谈谓“名言”——凡人的谨慎之言叫“废话”
     名人做蠢事称“轶事”——凡人做错事叫“犯傻”
     名人发脾气叫“个性”——凡人发脾气叫“劣根”
     名人酗酒称“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
     名人的空话谓“指导”——凡人的实话叫“唠叨”
     名人强词夺理为“雄辩”——凡人据理力争叫“狡辩”
     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视为“废物”
     名人略上年纪称“某老”——凡人年岁再高也叫“老某”
     名人蓬头垢面谓“艺术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叫“邋里邋塌”
    
     极端的,如马云先生所说:“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哪有成功者每句话都是真理的呢?这就是乌合之众!马云理解到了。看起来人多力量大,但乌合之众实际上没有脑袋,没有是非,有的只是向势力的媚眼,有的只是向权力的屈膝,有的只是人云亦云。
    
     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群众的眼睛从来都不是雪亮的。他们不相信事实,他们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实”,或干脆就是瞎的,任人摆布的。
    
     这就是欺骗之所以发生,骗子们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把自己与权和势联系在一起,从而很容易就获得“我们”的信任。另一方面,即便你很值得信任,一片赤子之心,但如果没有与权和势联系在一起,“我们”也不愿意信任你。从这一意义上讲,欺骗有时候会比真诚更容易奏效。
    
     但从长远看,或者说从另一方面看,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一个没脑袋的东西。就是在纯粹的利益及市场问题上,凡“我们”成堆的地方,往往意味着没有机会,以至潘石屹先生公开宣言:“永远不做大多数!”网上流传的所谓《“赢在中国”给年轻人的30条忠告》中也包括这样一条:“如果你问周围朋友某一个词语,如果十个人有九个说不知道,这还是一个机遇;如果十个人有九个人都知道,这已是一个行业。”
    
     马云之所以放言“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潜台词极其可能就是他过去没成功的时候,人家说他是个疯子。从这一意义上讲,真正成事的绝非小伎俩,更非欺骗,还是真诚和真相。有营销专家就曾“扬言”:“记住,在品牌世界,没有真相,只有消费者认知。”尽管这非常符合注目礼概念的重要含义,但持保留态度,说到底,消费者认知还是会回到真相。
    
     “君子以厚德载物”
    
     朋友一直说某太素,这是事实,典型的“三无”人员,一无背景,纯粹草根;二无势力,纯粹平民;三连学历也无,属于大学退学分子。这导致注目礼理论无辜受害,建议某搞点包装,如一位朋友多年前就建议某多与前辈名家合影,并希望某多开博客,到网络上推广;不只一位学者朋友曾建议某先把注目礼理论搞到欧美去,来一个出口转内销;更有一位企业家朋友曾问到:君山,是不是有兴趣到国外去遛达一段时间?
    
     朋友都是好心,建议也有道理,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道理,甚至极其可能构成终南捷径。某定位于推销员,并明确论述过思想需要营销,所以也开了博客,过去也与一些前辈和名家合了影,但如果要某本人去折腾什么包装、策划和品牌运作,坦率讲,还真没这个心思!怎么感觉都像吃苍蝇。事实上,也正是包装、策划和品牌运作等非生产性信息经济行为,导致竞争偏离基本面,使真正的大道难以脱颖而出。从这一点上讲,朋友的好心和建议也是局促的。
    
     尽管“我们”是乌合之众,但某始终相信每个人的理性精神,因为某一直觉得,注目礼只是个常识,注目礼理论只是个常识的体系,的确是每个人扪胸自问就可以充分感知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眼下转不过一念之弯——这是个怎样的一念之弯呢?说来好笑,也是注目礼,借用作家吴若权的话来说吧:“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认为是钻石。”很简单,就看“我们”愿不愿意转。
    
     注目礼理论原本就是希望人类发现并回归真我,也希望自己首先就尽可能做一个真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此四方喧嚣、乾坤未定之际,尤其需要厚德载物、含弘光大之功,某是愿意去交流和引导的,时至今日已略显成效,如果还需要为“我们”再发导引之力,可以回答两个字:我能!
     7f
134
12 2016/11/8 13:50:58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5 zgzx1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5
   发贴: 3 720 2 ( 3 42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4 e7   
26 网上微信上疯转的信息,要甄别,需要能力 35
1498      
     这两天,微博和微信上疯转一则消息称:
     希拉里竞选团队开始清账散伙,同时公布了收到的竞选资助的资金来源,中国是继沙特之后第二大外海政治献金来源,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政治献金依次是:壹基金、阿里巴巴、民生银行、复兴集团、中国女权理事会、鸿海集团,来自于中国大陆最大额的个人政治捐款人是女影星赵薇。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个帖子或许比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本身更加令人震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面对这场充斥着谣言和中伤的美国大选,我一直在静静地等着它与中国有关的“重磅阴谋论”的出现,我不期望它出现,但我知道,在这样一个新的媒体时代,(这类谣言)它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不信谣不传谣,特朗普做到了吗?》里已经说的,正是这样的时代造就了“特朗普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主动放弃捍卫真相的抗争。
    
     美国禁止接受外国人政治捐助
    
     我与马云和赵薇素昧平生,也不是他们的粉丝,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只要对美国选举和政治捐献方面的法律稍稍有一点了解,你就能立刻判断,上述帖子毫无半点可信度。
    
     首先,美国法律禁止政党和候选人接受外国人和外国机构的政治捐助。
    
     其次,美国政治捐赠法律对个人捐赠早就设有“基本捐款限制”。根据2014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作出的裁决,个人对每位候选人单次竞选的捐款不得超过2600美元(初选和普选两次加起来捐款可达5200美元)。
    
     此外,为管理这些庞大的政治资金并且防止出现腐败丑闻,美国设有联邦选举委员会(FEC),对竞选团队的经费筹集和开销严格监管。
    
     如果希拉里竞选团队真的接受了那么多海外政治献金,恐怕希拉里本人早就像特朗普的拥趸高喊的那样被“送进监狱”了。至于什么“最大额的个人政治捐款人”,在封顶5000美元的法律限制下,更是个笑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然而】……
    
     然而,多年来一直有批评者指责克林顿基金会模糊不清的角色和责任。据称,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它接受过从阿塞拜疆到卡塔尔的许多外国政府的捐款。这些金主通过向克林顿基金会捐款来寻求从美国政府获得其他回报,包括与希拉里等美国高官会晤,其中还有不少人权记录糟糕的政府。
    
     在整个选战过程中,围绕克林顿基金会的传闻一直是希拉里的一个沉重的负面包袱,也是特朗普揪住不放的最重要话题之一。就在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上,他还说,“那是一家犯罪企业。”
    
     过去几年来,关于一些中国富豪向克林顿基金会捐款的传言时有耳闻,但具体和准确的情况大多不了了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关于政治捐助的争议,在美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在上届大选时,奥巴马竞选团队联席主席之一、前国会参议员拉斯·范戈德曾在其创办的“进步联盟”网站上用“总统错了”的大标题,公开批评奥巴马接受super PAC资金的行为。
    
     范戈德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不透明的组织是在干预和腐蚀健康的政治运行方式,奥巴马拥抱它们无异于“与魔鬼共舞”。相反,他认为,奥巴马总统一有机会就应该任命一个“进步”的大法官,从而促使联邦最高法院推翻先前认定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合法的裁决。
    
     随着奥巴马时代即将终结,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看来又将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合影经济”其实“很中国”
    
     7f
134
13 2016/11/15 13:23:14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5 zgzx1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5
   发贴: 3 720 2 ( 3 42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5 e7   
30 科学为什么难以战胜愚昧?真相为什么难以战胜谣言? 35
12c2      科学为什么难以战胜谣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伪科学的谣言,比如,仙人掌吸收辐射、微波食品致癌、转基因食品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虽然相关机构与民间组织都在不断做科普的努力,但这些谣言仍然经久不衰。在这些谣言面前,科学显得软弱无力。这种局面令人叹息,但却符合科学本身特点,这是因为:
    
     1、科学本身的话语范式与日常生活的话语范式的差异,导致了科学难以战胜谣言。
     比如“转基因是否绝对安全”这个质疑,科学家只会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不安全。在老百姓看来,这就是回避问题,支支吾吾。
    
     2、科学叙述方式并不利于与大众沟通。
     科学因为严谨而反应迟缓,但大众的兴趣以及其驱动之下的媒体变化更快,等到科学群体得出结论来澄清新谣言的时候,媒体的兴趣已经锐减,大众普及的最佳时段已经错过,于是,一个新谣言就流传并持续下去。
    
     3、科学是可证伪的。
     关于判断科学的标准,卡尔波普提出的可证伪性标准的接受度最广,即一个科学理论,即使永远没有被推翻,也必须存在被推翻的可能性。简单的说,是科学的,那么就不是绝对的。比如“太阳明天会爆炸”这个问题,科学会如何回答?科学的回答是:有可能。虽然这个可能很小很小很小,但一般人不会相信这样的科学说法。
    
     4、科学要求专业和逻辑、而大众的理解是直白、简单的。
     科学的语言是晦涩的、专业的、逻辑的;而大众传播是直白、简单、情绪化的。
     比如,反对转基因者要求科学家讲清楚、要审慎。但什么叫讲清楚、什么叫审慎,反对者却无法给出标准,实际上,科学界、政府都有这个程序性标准,符合这个标准就达到讲清楚的条件了,但是,按照科学的语言,所讲的内容又显得晦涩,科普化的讲法,又显得不权威。人们更愿意听到“斩钉截铁”的结论、拍胸脯打包票的说辞。
    
     5、基于人性,有些假的~人们宁可信其有!
     撇开易于传播,简单直白等等优势,谣言的一个很大优势,是人们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这是因为谣言往往会给出一个避免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个方案,起码看起来,是容易的。比如号称自己不吃转基因,毕竟还有那么多食材不是转基因;不用微波炉,这看起来也很容易。
    
     6、基于人性,有些真的~宁可信其无!
     基于人性,人遇到不可克服的问题时,往往会自我暗示、回避的这个问题。
     当一个事情无法回避,回避成本的太高,人反而不会去相信它。如果一个谣言,在宣扬一个危害的同时不给出一个简单的、低成本的办法,人就会选择不相信它,传播度就会下降。
     比如,手机辐射与WIFI辐射的谣言,虽然一直在传,但从来都没有像转基因谣言那么声势浩大,因为人们没有办法不用手机,没有办法不用WIFI。谣言无法提供一个低成本的,简单易行的替代方案,人们就“不情愿”相信它。
     比如,街边的流动盒饭不卫生、黑摩托不安全,这个风险是明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避免这个风险,去选择正规饭店更贵的饭菜。再比如转基因食品,虽然很多人宁可信其有,热衷于转发,但在选饭馆甚至自己买菜的时候,他们当时却宁可信其无,并不会为了避免转基因食品而去购买更昂贵的打上有机食品标志的食材。
    
     7、人的知识结构局限性
     科学难以战胜谣言,还有人的原因。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大分工的出现、专业的高度分化,现代人从事着各种单一的专业工作,对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不再了解与更新。比如,网上常有的理科生、文科生的争论,其实涉及的知识并非文理分科后的知识,多是高中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被高度专业化的人遗忘了。学过的知识都如此,至于更新就更不用想了。被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人们,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时间也没心思去深度思考他们所处的世界,遇事往往凭印象、成见、随大流地去形成意见。以上的特征,全世界的普通人都差不多。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不相信政府、不相信资本的阴谋论。
    
     8、对真相和事实,天然有局限性
     很多事情的发生,往往只有当事人知道、甚至当事人也并不知道全部情况。有图有真相、但有图也可能只有部分真相、甚至与真相截然相反。
    
     9、有中国特色的谣言土壤
     中国的谣言,其中还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帝国主义亡中国之心不死,另外更重要的一个来源是“以形养形”,比如,吃XX补男性能壮阳,吃XX美容丰胸。以形养形的反面,当然就是“以形害形”,转基因之所以能够高强度地激发出怀疑,要验证几代人,正是因为“基因”二字被联想到了生殖。
    
     不过幸运的是,科学虽然一时难以战胜谣言,但时间却是站在科学一边。科学能带来长久的便利与利益,这使得信谣言的成本虽然低,按照谣言去做的成本却很高,久而久之,对新事物的信任就建立起来,谣言最终退出传播。比如,镜子是用人眼睛做的,拍摄要摄取魂魄,这些谣言都不再有市场,但是,同时这也表明,谣言的最终破除,需要漫长的时间 7f
134
13 2016/11/15 14:47:19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b5
1 1 1 / 1 1 1a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1 4 61   分页: 1d [ 1 1 10 ] a4 转到
87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55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35ed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7d
  
 
fb2
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服务网-EDPSP.com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联系电话:010-8243115O 站长QQ:30989665
巅峰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8987号 .
b75 11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