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6950分 |
注册:2006-8-14 |
发贴:2178(1208主题贴) |
登录:3702 |
|
|
要么牛奶倒河里、要么增加福利让人民给消费了! |
【这里暗藏着中国经济的最大悖论】:要做世界工厂,又要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还要提高劳动者福利待遇!
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为什么当前要提高中国人的福利待遇?
至少要逐渐提高工资+8小时工作制+双休日。
不是单纯什么人道主义或者法制问题。
而是现实的经济问题!
中国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前三十年锻造工业基础能力,培养产业工人,那时候全国所有人勒紧裤腰带是为了有资本结余去建工厂,去掌握一些技术,把自己从农业国改造成基本的工业国。所以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因为有更长远的事情要干。
改开前面20多年,就是把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利用我们当时最大的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去挣钱(人口红利)钱挣回来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去找更挣钱的产品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才能够在未来有产业优势,去赚更多的钱回来、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制造能力。
这时候的血汗工厂什么的都是可以理解的,包括加班什么的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那时候技术上没优势,生产效率没有优势,产业规模也没优势,国内基建也没有优势,产业链也没有完全打通。这些商品要具备竞争优势,只能靠挤压人力资源这个优势(劳力多、工资低)。而人力资源优势,如果只是单纯傻干活的人,国家也不会有前途,因为永远只能在产业链低端。所以发展工业的同时,我们也很重视产业工人与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的人员素质远高于很多其他落后国家。
到了本世纪,经过大学扩招和流行各种职业技能认证,人力资源是大批工程师成长起来形成的优势,同时叠加了几十年的基建优势,产业规模,技术突破,物流优势等等一起互相促进,爆发出来巨大的能量,新世纪这20年不只是人力资源的成功,而是多方面各个角度一起成功叠加出来的中国制造优势。
那为什么现在要提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人工的福利待遇?
因为整个形势不一样了。
新时代有几个巨大变化:
1、我们制造业成本已经脱节式领先了,对,脱节式领先。各大工业门类里,很多领域已经干掉了国外同行,甚至都没有外国公司在竞争了,很多行业领域全球前十大企业中国企业占一半以上,甚至前十大全部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就是国内行业在卷,这是可以提高待遇的契机。当然,有一些领域缺技术突破,这个后面会说。
2、国外市场该占领的已经占领了,剩下的区域,要么对方锁国,你有价格优势也不跟你玩,即使让你进来,也是加了很高的关税,你一味的价格低,人家关税帮你加上了,还不如出口卖贵一点。就像这次中欧电动汽车谈判:欧洲希望你贵一点,设置最低保护价(保护欧洲本土企业)。要么就是太穷了,目前根本没有消费能力。
3、全球市场在衰退,衰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从国外赚到的钱变少了。
这里有个概念很多人没有去思考,经济危机是什么?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就是产能过剩(把牛奶倒河里)东西卖不出去,因为劳动者没有钱消化这些东西了,这里也有物流成本、交易成本、资源时空错配等问题。
从改革开放那个阶段开始,我们一直奉行的是国内少分配一点,资本集中起来投资再生产扩大规模的路子。如果地球只有我们一个国家,这种集中资本的情况可能早就面临产能过剩了。但是前面40年,我们在全球有很多市场需要去占领,等于全世界都是我们的市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假如生产一万块的商品,国内消费者加起来买了3000块,那我们生产的东西就应该过剩了,但是因为我们出口了7000块,所以国内依旧是3000块买3000块的东西,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只会出现结构性的过剩。但是现在国外只能买3000块的东西的时候 ,还有4000块的产品就过剩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当年全球贸易不停的增长,这样干没什么问题,赚到的资本金回来扩大再生产还能带动国内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但是现在这个世界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工业产能已经没有这么大市场可以接了。
这时候有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是跟未来借钱消费,国内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原因。
一带一路的最大作用其实也是先把钱撒出去,期待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起来,我们现在投入的财物会得到收益,本质上也是跟未来借钱。
但是目前,国内房地产想要重新启动不现实,因为居民负债已经不低了,而一带一路需要时间拉动这条线上的其他国家经济发展。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得考虑这多出来的4000块产品怎么处理,谁来消费掉呢?
富人消费的东西、对经济的拉动常年是比较稳定的,这个人群消费力高,但人数少,消费增量不大。但是13亿人一天多消费10块钱,那就是130亿。
让最广大的普通人消费,才能有增量,才能把经济内循环发展起来。但是经济预期不好,大家并不会增加消费,反而会降低消费。
中国人爱储蓄,是因为社会保障不到位,大家都有未雨绸缪的心理,其实并不是不爱消费,人口袋里有更多钱自然会消费。
因为前面几十年整个经济运转的逻辑就是鼓励储蓄,需要人民把钱储蓄进银行从而集中资本投资再生产。到了今天,其实我们资本已经很充足了,但是越来越变得更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愿意投的领域反而很少。因为剩下的普通人房贷车贷一堆债务,没有太多结余消费。国内消费不动,国外也消费不动,跟未来借钱也走不通,这个钱没人出,就没法靠消费拉动产业扩张,有钱人也不是傻子,市场不扩张他们为什么要投资扩大再生产?
这就是现在的逻辑,我们已经动用了很多手段让居民消费了,什么以旧换新,什么旅游经济,各部门想了很多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而且运动式的消费只能支撑一阵子。
现在的情况是,有钱能消费的就那么多人,人数不够啊!国内外都是如此。
这时候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前的思路,还在卷生产,非得让人从干9小时干到12小时甚至14小时,结果只是进一步加速这种向下的循环:生产的越来越多,但是卖不动只能杀价,杀价就进一步缩减人工,缩减人工导致更多家庭没有钱,买不起东西,生意就更不好做,东西更卖不动,一直处在这种尴尬之中。
需要有一些强力,先打破这个螺旋。这也是国家需要增加投入的原因。
但是国家增加的投入,总有完事儿了的程度,国外如果经济不起来,我们的结构,造10000产品,国内分3000,国外从原本消耗7000变成只能消耗3000,剩下4000找不到地方卖的情况依旧存在。
国家投入的这个钱,可以短时间消耗掉这3000块产能中的一部分,但是耗完了还是要面临3000块产能过剩的情况,你要么关掉这4000块产能,要么就得给国内民众多分配4000块,让他们去消耗这部分盈余。
当然,也可以补贴给国外,比如我们虽然造了7000块东西,但是我就3000卖给你了,也能算消耗掉了。但是这种补贴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呢?别的国家反而会认为你低价倾销,给你告到WTO,或给你增加关税。
还不如琢磨让中国人自己多分配点钱,把这部分额外的消耗掉!
产品价格还能维持原本的价格,还能培养产业规模,培养产业竞争力。如果国内分配多了,大家多消费,培养了市场规模,反而形成正循环更有钱帮助那些还有一小部分技术没突破的行业进一步突破。
今天提分配,提减少劳动时间,本质是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困局,而不单单是什么主义什么理想之类的东西。
如果不搞好这个分配,依旧采用以前的模式,这个问题就打不破。
最终就是咱拼死拼活生产,但是7000块的东西当3000块半卖半送,相当于原来书里说的把牛奶倒河里没太大区别。被动的等待未来世界经济再次强劲,但是到底啥时候强起来,不知道。
当然,还有个更直接的办法——老美崩了!它占据的大片市场空出来了,那多出来的4000块又有了市场,让价格挺住了,不用半卖半送了,那也行。苏联崩溃后的20年我们经济繁荣,也有这个原因。
但是就算熬到老美崩,也需要增加分配,因为增加分配我们才能循环起来气定神闲的等,不然谁先崩,真不一定。老美也在等我们崩。在这种对局中,更需要我们自己能造血比拼时间。
八小时工作制,为什么也能大范围提高分配?本质上就是降低工作强度,增加工作岗位,钱就分配出去了,同时工作岗位变多也意味着劳动者议价能力提高,依旧是市场在议价,不影响市场经济,比搞所谓价格联盟之类行政措施要顺理成章的多。
这是最适合,也最容易让大多数群众支持的一种搞分配的模式。
我知道有人其实本质上担心八小时工作制会养懒汉。实际上要达到养懒汉要达到的条件太多了。并不是一个八小时工作制就能养的,而且现在这种经济下,趴那吸血的比懒汉还要恶劣的人群也不少。
你要让人积极起来,得先让人有奔头,一味地压缩压缩在压缩,并不能让人积极起来,反而会把脑筋动在如何坑蒙拐骗吸血上。反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就说男女对立的问题,有某些势力煽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存量市场放大了人性的问题。
反而不搞这个,钱在富豪手里越来越多,他担心肉会没了,会想尽办法把资产转移。相当于肉不烂在锅里了。图2关于肉烂在锅里的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多出来了4000块的产能,国外消费不了了,你要么关掉这4000块产能、要么国内人民给消费了、要么像牛奶倒河里那样扔了。就这几个选项,选一个呗。跟所谓的理想,所谓的主义,也没那么大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