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9 思考:安迪-比尔定律、摩尔定律与反摩尔定律 a 1700
8848hr,巅峰培训网

Home | 管理咨询 | 职业认证 | 公开课 | 企业内训 | 培训师资 | 培训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华研修 | 分类广告 | EDP

d6 46 10e
5e 巅峰培训论坛 > 29 56 咨询产业论坛 17 > 1c 13
f2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48
今日贴数: 4 7489 10  |主题总数: 5 77040 16  | 帖子总数: 5 79732 16  | 会员总数: 4 2533 1b4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237
15 e4
  12 26 本版搜索:  
12 ac 10b
    4a 您是本贴的第 5 21354 b5 个阅读者  
  主题: 29 思考:安迪-比尔定律、摩尔定律与反摩尔定律 4f 12 2017/5/23 18:59:14 d0   
64
    4 牛人 47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6754 42 分
   注册: 9 2006-8-14 40
   发表: 4 2091 2 ( 4 1178 48 主题贴)
   登录: 4 3463 ed
1 1 e7   
29 思考:安迪-比尔定律、摩尔定律与反摩尔定律 35
1e01      无论是摩尔定律,反摩尔定律还是安迪-比尔定律,并不是这个行业从业者必须要牢牢遵守的黄金铁律,而是IT行业基于自身发展所显现的一些规律与特点。
    
     这三大规律的存在有行业历史的原因,也有行业生存需求的原因。我们不知道它们会否一直存在于IT行业,但是可以看到如今基于这些定律而生存发展的IT领域的确使越来越欣欣向荣。而不断创新的IT领域未来又会带来怎样的新的定律,犹未可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摩尔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数目每18-24个月翻一倍,性能也随之提升一倍。也就是说在各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趋势每隔一段时间用相同的钱能买到性能大幅提升的产品。
    
     当一个高新产品研发出来时,用A价钱卖可以得到很多利润,但是假如等到18个月后A产品还是以这个价钱卖的话顾客就不买账了,毕竟在这个时候市场上已经有更具性能更好的产品了。这个时候企业想要获得利润,要么降价,要么研发出新的产品出来。这种竞争的状态导致了类似英特尔这种硬件公司需要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大幅提高产品性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才能保证活下去。
    
     消费者对于价格还是很敏感,假如摩尔定律成立,那么选择购买18个月前的产品不就可以满足需求了吗?这就引出了另一条定律:安迪-比尔定律。
    
     【所谓安迪-比尔定律】,
    
     安迪指的是Intel前CEO安迪鲁夫,比尔则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尔盖茨。这条定律可是把这两位IT大佬狠狠黑了一把啊。安迪-比尔定律的含义就是“安迪给啥,比尔拿啥”;Intel产多猛的硬件,微软会用越来越臃肿的系统和软件统统吃掉增长的硬件性能。虽然这定律说的是Intel和微软,但套在其他软硬件厂商身上,也没什么违和感。
    
     安迪-比尔定律,实质上所描述的,就是软件臃肿化的问题。
     安迪-比尔定律的作用在于把原本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电脑、手机等商品变成了消耗性商品,从而刺激整个IT领域的发展。
    
     简单来说,为了充分利用新硬件的性能,软件开发商会想办法在软件中塞入更多的特性功能,而这些东西,对老硬件却是不友好的。破除安迪-比尔定律带来的“负优化”,唯一之道就是钱包君,大家努力赚钱吧。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内存与硬盘容量增长速度更快,然而由于微软的操作系统越做越大,软件拖住硬件,导致用户运行软件速度差异不大。但是若不随大流及时更新软件,许多新的功能用不了,新的软件装不了,在这种趋势下,几年换一次电脑成了我们的习惯。
    
     那么,微软为何不精打细算,做小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首先,如今我们有了足够的硬件资源,为了使程序员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编程的语言便越来越规范,越庞大。就像做数学题,往往两三步就能解出来的算法需要答题者灵光一现,而规范的答题方法虽然更容易,解题过程却也越复杂。其次,若一部几千元的计算机用户可以用十年,那么IT公司都可以领便当了。硬件厂商需要靠不断更新的软件系统来吃掉自己的硬件资源,从而更新新的硬件,刺激消费者购买。
    
     个人电脑的生态链便是如此: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提升带来的全部好处,当然,不断更新的软件在原来基础上还是有所改进,毕竟,用户不是傻子。软件消耗了硬件,迫使用户更新机器,使硬件公司获利,这些硬件公司再转而向软件生产公司订购新的软件系统,如今国内的手机市场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生态程序。这就是安迪-比尔定律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它使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创新,维系着IT行业的生存;一方面,也使用户需要不断花钱,去更换自己几年前买的手机与电脑。
    
    
     【反摩尔定律】:
    
     反摩尔定律其实和摩尔定律差不多。假设一个公司卖出与其18个月前同样多的相同的产品,那么意味着这个公司的营业额要减少一半。
    
     异曲同工,正是这种硬件行业的压迫感,才使得不断有新的性能更好的产品出现。
    
    
     【70/20/10定律】:
    
     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为70%,行业第二的公司市场占有率为20%,而剩下的10%属于其余较小规模的公司。
    
     一种新的技术发明出来,公司会去申请专利,使得市场上没有使用这项技术的公司,而科技硬件产品往往具有垄断性的趋向,在某些依赖技术的行业的公司可能靠着这项发明就能够迅速地垄断一整个行业。但垄断是不被政府所允许的,所以往往一家公司在一个行业市场内的占有率达到70%以上时就会面临行业垄断的控诉。
    
     70%这个数据可以说是70/20/10定律的起因,所以某些行业龙头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利润,同时也为了避免官司,会在行业占有率达到70%的时候止步,剩下的市场有其余的公司瓜分。
    
     这也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可以看到公司在最好的情况下能具有多大的市场。同时留有一个竞争对手也是对自己非常有利,促进了竞争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
    
     这个定律我觉得不是在很多行业都适合,重点还是要看这个行业的竞争点是什么,假如竞争点是运营能力的话那么公司应该不大可能能够做得到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对于科技行业来说某些依赖技术或市场规模的行业也是有可能达到的,例如英特尔和微信。
    
    
     【诺维格定律】:
    
     当一家公司在某一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之后,这个公司将无法使市场占有率翻倍。
    
     这个定律像大白话一样简单。。。
    
     但所有人都理解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学习有益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主动学习一样。
    
     当一家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半之后,再继续去挖掘这个领域的市场可能效率就会很低,不值得去不断深入了。这个时候可以往与旧领域相关的新的领域寻求突破。
    
     例如谷歌公司在搜索领域取得巨大优势之后向在线广告平台拓展,结合搜索业务收集用户使用习惯等信息个性化推荐广告。
    
     选择与原有领域相关并且能够发挥原有优势的领域进行开拓,有成功的,当然也有大量失败的。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千年大计!
    
     啥叫非首都功能?啥是京津冀一体化?官方解读
    
     北京上海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明明还有很多土地可以用于建设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什么好处?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装比的重灾区:武林、中医、养生、国学、茶道、佛
    
     7f
130
12 2017/5/23 18:59:14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64
    8 大众创业 4a
23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1420 42 分
   注册: 9 2016-1-29 45
   发贴: 3 506 2 ( 3 204 48 主题贴)
   登录: 4 1201 ee
1 2 e7   
1c 关于中美“芯片战”的一些思考 35
270d      最近有个新闻应该也是对信息产业有巨大影响,这就是美国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而台积电放弃3nm的初代工艺。
    
     先说台积电
    
     这意味着推出3nm工艺的芯片上市的商业机会要无限延期了。其实无论是苹果还是高通都觉得3nm芯片价格太贵、意义不大。
     芯片是一个系统,最近几年,我们被带着节奏跑,芯片从14nm、10nm、7nm、5nm、3nm不断往前跑,感觉似乎必须要尽快跟上这个节拍。
    
     事实上这样一个节奏,越来越缺乏商业的空间和产品支持!每一代芯片比如7nm到5nm号称速度提升了15%,功耗降低了25%,但是价格却增加了50%甚至更多,价格提升了很多,性能提升的并不多。
     最为重要的是,这提升的不多的性能,意义却不大,一般的广大用户完全是没有感觉的,不会因为换了一颗更先进的芯片让我们的感觉眼前一亮,也不存在必须要用这颗新的芯片,才能让手机有较好的体验,更不存在用一颗稍老的芯片,跑不动,体验不好的问题。
     比如很多老款手机(2017年~2021年推出的型号)你买回来用,一点问题没有。完全不会因为用这个老款手机性能跟不上的感觉。
    
     性能提升没有实质作用或感觉,提升的性能其实就是冗余的,但是价格却大幅度提升,这种提升当然就很鸡肋了。(就像是一部20万左右的国产车,它最高设计时速220公里,而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150公里时速以下来使用,极少去开超过150公里时速,所以很多人即使要换车,也是因为别的其他因素,不会因为最高可以开到260公里而去换车多花50%的钱。而时速超过300公里的车,产量和销量是很少的。)
    
     这不仅是芯片,光刻机也是同样的,去年全球销售的光刻机EUV只有几台,而DUV却有几百台,因为EUV的价格超过DUV近十倍,生产的芯片量却并不多,而DUV却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芯片生产,包括7nm的芯片,全球大部分7nm的芯片都是DUV生产出来的。
    
     中国现在并不缺DUV的光刻机,除了自己正在制造的,去年和今年,两年时间,中国进口的DUV光刻机数量超过150台,我认为2021、2022年两年,中国将建设近200条芯片生产线。
    
     我一直对中国的芯片非常有信心,相信2023年会开始喷发,2025年左右会有较大突破,这个判断的基础是中国可以生产绝大部分成熟制程的芯片,先进制程的芯片7nm也能生产一定的数量。而所谓必须EUV生产5nm、3nm是一个假概念,7nm就足够了,5nm的提升能力都是冗余的,用户感受不到它的价值。
     手机变轻10克,但要你多掏30%的钱,有多少人认为值得?
    
     当然,芯片我相信还是要不断提升的,但是一段时间,比如2030年前,芯片的主要需求可能也就是7nm,这个水平我们会很快大量喷发。
    
     可以预见在2025年内,芯片很难成为一个卡中国脖子的工具,反过来,我们可能去卡对手脖子:我不要你的芯片了,你留了芯片自己吃吧!
    
     卡不死的,市场第一,资本第二,技术第三,美国这么做就是把市场让给我们。
    
     军事领域对所谓先进制程的芯片其实更少,导弹、雷达、潜艇、飞机,对于芯片尺寸小几个纳米,几乎无感。一块性能不够,再装一块。主要是要稳定性、安全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再说说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
    
     美国终于活成了它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说实话,我觉得美国人挺天真的,尤其是现在的政治家,没有什么大智慧。芯片这个事,美国搞出的这个法案,要一个巨大的假设前提,就是中国离开了美国,就肯定搞不出高端芯片,用高端芯片就可以卡住中国脖子。
     我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个自信。
    
     最近5年,美国同时和中国干的高科技项目,基本没有一项是领先中国的:5G、电磁炮、电磁弹射、高超音速导弹、空间站……只要中国发力,美国就无力竞争,一件事,同样一个项目,投同样的钱,美国只能有5个人工作,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6小时,中国是30人工作,一周工作6天,一天工作8-10小时,美国怎么能干过中国?(这才是中国威胁论)
    
     美国制造芯片,这芯片它没法自己完成循环,自己设计、生产、消费。它是一定要卖给中国的,这是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些芯片价格都较中国自己做的价格贵很多,利润很大,它寄希望于中国自己不做,或是永远做不出来。这个想法是天真的。
    
     中国一定会自己干出来,而且时间不会太远,为什么这样,那是美国逼的。
     所以这个法案签署了,美国芯片股大跌,产业和投资人都知道这样搞,会把自己给害死的。
    
     芯片领域中国掌握了基础的中低端领域就稳了,因为芯片的应用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越往上单价越高,但应用面反倒越窄。而一旦对方大规模投资高端芯片,那中国就应该对其征收高额关税,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商业社会,市场往往可以比技术更重要。
    
     剩下的就是将本来用于冲击高端芯片的研发资金,投给碳基芯片、量子计算机芯片等领域,在另一个不同的赛道上进行博弈。而这两条赛道美国由于硅基芯片的成功,是没有在这两个领域投资的动力的,否则就是在革自己的命。马奇诺防线从来都是被绕过的,而不是被正面突破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的芯片发展,以前是全球化的(特朗普贸易战前),荷兰ASML做光刻机,日本很多的设备也不错,还有不少原材料,芯片设计企业最多最强大的主要在美国,最早美国自己也生产芯片,后来觉得太费水、费电,还污染,自己就不想做了,让产业转移出去。中国其实也可以接的,但是80年代中国才改革开放,什么都缺乏,水电这些资源远远不够,这样芯片的生产制造台湾就接了。
    
     那个时候,全世界都不认为芯片是一个战略资源,可能成为一个制裁的武器,大家都是分工合作,中国说要在半导体上有所作为,实际没有认真做投入,也没有全面的产业政策。所以全世界就形成了设备、原材料、设计、生产这样几大体系。大家分工合作。
    
     生产出来的芯片,最早谁用?那还是欧洲、日本、美国、韩国使用,中国还是一个很小的市场,所以中国在芯片产业上积极性更不高,有精力都放在终端产品上了,毕竟这个市场大,机会也多,上游的芯片产业其实很苦逼,现在大家都觉得台积电不得了,但是2021年,台积电营收568亿美元,而大家骂个半死的联想,营收是607亿美元。
    
     到了2018年,美国看到中国用购买力平价算,已经超过美国了,工业增加值已经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的总和了,现在美国勉强用GDP维持一个面子,也知道GDP超过美国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美国真的急了,他知道自己就算好好干,再次反超中国那是不可能的。就和长跑一样,中国已经追到他的身后了,但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保持一点领先让体力透支了,它就想伸腿把中国绊倒。
    
     贸易战、科技战,各种招都使出来了,效果不大,最后想想,只剩下一个可能卡脖子地方,就是芯片,中国以前没有太重视,现在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强国,也是全世界芯片消耗最大的国家。感觉只有这个领域可以最后卡一把了。
     美国这时才发现,要说卡脖子,说卡住中国,其实自己也很容易卡住,它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不知不觉中也不行了,现在它只能生产12%的芯片,而且最先进的制程还不在美国。再有一个大麻烦,如果中国要把台湾解放了,那本来想卡中国脖子,就可能变成卡美国脖子了。
    
     美国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要卡住中国的脖子,它要把台湾省和韩国的芯片生产能力搞到美国去,美国用的手法很简单,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就是这个芯片法案,给你补贴,然后要求这些企业十年内先进制程的芯片不能到中国建厂;大棒就是成立Chip4,弄一个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省的芯片联盟,要求芯片企业到美国去建厂,联合起来打击中国芯片。
    
     其实中国自从美国科技战开始,就知道芯片要成为卡脖子的堵点,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大量资金涌入,开始在芯片产业发力,2024年中国就要建设31座芯片厂,占了全世界新建芯片厂的一半,制程水平已经达到14nm,实现7nm的突破也为时不远了。这点全世界真正搞芯片的企业都知道。
    
     到美国去建厂,就意味了韩国和台湾省就要逐渐放弃先进制程的芯片,而去美国建设成本要增加50%,运营成本要增加30%,建设时间要延长1年半,这意味了未来几年,韩国和台湾省的芯片企业会伤筋动骨,甚至受到内伤。
    
     从2019年的芯片短缺,就是美国打乱了全世界供应的节奏,才搞出两年芯片短缺。现在美国搞出Chip4和芯片法案,会把韩国、台湾省的芯片企业搞个半死,产品的成本会大增,很长时间建设速度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把市场都让给了中国大陆新发展的企业,逼着大陆企业自己干。
    
     最为奇怪的是,美国要在自己的本土形成生产能力,然后呢,它还只能把这些芯片高价卖给中国,因为它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想想这种騒操作,是多么怪异。韩国、台湾省的企业现在都是心惊胆战,怕自己在这一轮被美国搞死了,但是又无法反抗。
    
     这就是美国芯片法案一签,美国芯片股大跌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未来的几年,已经成熟的芯片企业,又要大出血了,受伤严重了。全世界未来唯一的芯片产业的机会,就是中国了。这事也是天助中国了。
    
    
     中国高铁出口的“战略意义”再思考!
    
     全球钢铁价格暴涨,中国操盘世界经济?
    
     中国已进入以“中国逻辑”对文明要素重新定义的新觉醒时代
    
     从老收据单看经济发展成就的“相对论” 7f
134
12 2022/8/30 20:13:55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b5
1 1 1 / 1 1 1a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1 1 61   分页: 1d [ 1 1 10 ] a4 转到
87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55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35ed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7d
  
 
fb2
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服务网-EDPSP.com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联系电话:010-8243115O 站长QQ:30989665
巅峰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8987号 .
b75 11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