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级:论坛骑士(三级) |
积分:7150分 |
注册:2006-8-14 |
发贴:2254(1232主题贴) |
登录:3935 |
|
|
驳斥郑毓煌:纽约华尔街边上百年墓地散发着“契约精神”? |
时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郑毓煌,亲身讲述美国纽约曼哈顿华尔街边上百年墓地的故事:
《视频链接:“契约精神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是世界著名商业区,现在土地稀缺,寸土寸金,居然有一块墓地!让郑毓煌教授叹为观止。为什么能保留下一块墓地呢?
郑毓煌教授的解读是:“体现了契约精神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倒不是郑毓煌教授的独家研究,其实早就有不少人这么解读了。郑毓煌教授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我要说的是:这基本又是胡扯!
美国、纽约、曼哈顿,许多历史古迹包括墓地,在城市扩张中被迁移,土地被重新开发。从1620年五月花号登录,至1964年《地标保护法》出台,这期间光是纽约地区“违反契约精神”的就成千上万的反面例子。
【曼哈顿华尔街边上一片百年墓地,为什么能保留?】
1、宗教意识。这块土地所有者是最牛B教堂,不是私人的、也不是商业机构的!这块三一教堂墓地的历史可追溯到1696年,当时纽约还是英国殖民地,土地由英国圣公会购得,用于教徒安葬。英国圣公会是基督教安立甘宗的母教会,是基督新教原始宗派之一,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传统宗教会。基督教在美国和英国都占据主导地位,基督教在美国的地位可以用“神圣扛把子”来形容。教堂的墓地,真没人敢动。这不是什么契约精神,这是纯粹的宗教意识!
(中国宗教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远不如英美,很多地方也有寺庙道观,往往占据着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也有的建在城区、闹市,千百年历史了依然保留。即便到了无神论政党执政)
2、教会不缺钱。三一教堂对这块土地有所有权,此后的商业大发展时期,三一教堂也没有将墓地移走或进行商业开发,因为三一教堂不是商业组织,人家教会也不缺资金!英国圣公会拥有并管理着大约1.6万座教堂建筑,其资产规模庞大但具体金额未公开披露。有人粗略统计过英格兰教会在2017年管理的资产就达到790亿英镑(约7000亿元人民币)这还只是英格兰教会。刨去固定资产,教会依赖捐赠及门票收入、场地出租、纪念品商店,旅游收入等,每年也有巨额进账。
3、历史文化保护:纽约三一教堂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经典实例,1976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其墓地作为教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埋葬着许多历史名人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家族(美国开国元勋、宪法之父)、富兰克林沃顿(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任总司令)、独立战争与早期国会议员、殖民时期商人与地主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里还是很多美国富豪爷爷\太爷爷辈墓地。保护这样的墓地有助于保存美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因此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4、至于非要说“契约精神”也能勉强说的过去,但这并非事情本质,而是被“故事会”包装演绎后的价值观输出。美国历史上违背契约精神的商业案例、土地开发案例,比比皆是!从1620年至1964年,这期间光是纽约地区就成千上万的反面例子。
5、三一教堂墓地仅在有限范围内体现了美国契约精神,而美国商业、和土地开发史,其实更普遍存在违约行为。这些案例表明,美国的契约履行往往具有选择性,倾向于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而非弱势群体。别吹捧的太过了。
6、三一教堂墓地保留案例,其实真正体现的是:美国法律下的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是从土著印第安人手里用暴力强占的。再用暴力机器建立并维护法律,以此方为“契约”的基础。
新中国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也曾被西方质疑违背“契约精神”,毛泽东就以“强盗闯入家中逼迫签字”的比喻回应西方记者对废约的质疑,指出不平等条约是“强权即公理”的产物,新中国无义务承认。契约精神的本质是以自愿、平等、互利为基础,通过法律保障的信用约束机制。
美国继承英国普通法体系,土地在普通法下产权的长期效力。美国土地私人可以永久所有权,有一系列法律支撑!这点与我们现区别较大。

少林寺CEO释永信被查,是促进中国人的误解纠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