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5 缔造领导力的新视角:追随力 37 @管理文库 1738
巅峰培训   巅峰培训、企业管理培训课程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Home | 清华研修班 | 北大研修班 | 短期公开课 | 职业认证 | 在职硕博学位 | 企业内训 | 培训师资 | 行业课程 | 管理文章 | 培训业论坛 | 黄页 | 活动

     
关键字:
   
3ef  
 
当前类别 > 管理培训文库> 1e2  
25 缔造领导力的新视角:追随力 1c3
1fc
 
2412      追随力:领导力缔造的新视角(核心观点摘录)
    
    
     现在,优秀的领导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优秀的追随者。
    
     那些没有权力、权威和影响力的人,对结果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普遍意义更广。
    
     只有将“追随力”与“领导力”两者整合起来,才能更完整地诠释领导力。
    
     从现代组织理论的视角看,组织中的个体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领导者,也是追随者;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与领导者和领导力的研究相比,追随者和追随力的研究更具有一般性。
    
     追随是过程,领导是结果。研究追随力,其实就是研究领导力的形成过程。追随力和领导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只有塑造出和谐的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打造幸福组织,才能笃行致远。
    
     ……
    
     链接《企业管理者领导力与追随力》吴维库/9月14日清华开讲!
    
     太多的人喜欢做领导者,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追随者成就领导者,领导者来源于追随者;追随力催生领导力,领导力来源于追随力。没有追随者的领导者是个“光杆司令”,不能形成领导氛围。
    
     有人喜欢成为领导者是因为其可以对别人发号施令、享受权力与荣誉,以至于许多人都在全力以赴地研究领导力、学习领导力、培养领导力,目标是让自己成为领导者。但是学习了领导力以后,他们却获得了一些“特质”:看谁都像下属,对谁都想施加影响,变得比较强势,容易咄咄逼人、以势压人。所谓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你对别人强势,别人也以强势回应。如果下属用学来的领导力应对上司,则不利于自己的晋升,因为领导者提拔的是要做自己左膀右臂的人,而不是钳制自己的人。
    
    
     上级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在成就领导者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和组织。追随者要有追随者的心态,才会产生追随者的行为。人人都是追随者,追随领导者是因为领导者是桥梁,可以帮助自己到达彼岸。人因为有所追求才会伟大,因为有追随力才活得豁达。个人追随的是自己的梦,而全中国人民追随的则是“中国梦”。
    
     只有塑造出和谐的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打造幸福组织,才能笃行致远,最终达到最美好的组织与社会状态。如果把组织群体比作“船”,具有领导力的人就是在掌舵,具有追随力的人就是在划桨,追随力会直接影响船行的速度,甚至左右船行的航向,进而影响航行的目标。
    
    
     追随现象无处不在:月亮追随地球,彩云追随月亮;葵花追随太阳,蜜蜂追随葵花;溪水追随小河,小河追随山川。随着科技的发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老话已经过时了——高速动车组的出现,就是车头带动+车厢驱动,带动力的车厢成为新型高速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给了组织行为学一个新的启示,研究领导力和追随力的合力,设计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的动车组,在全新的市场轨道上,让企业以更充沛的动力安全高速地运行。
    
     追随者与领导者,在追随的过程中彼此成就。领导者由于有人追随而具备影响力,追随者由于有人领导而获得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领导者有着更耀眼的光环,往往会成为各种场合关注的焦点。
    
     在管理学的长期研究过程中,绝大部分的研究者把研究对象聚焦于领导者,关注领导力;很少有人去研究追随者,关注追随力。研究追随力的本质、追随力的源头,以及追随者如何提升追随力并最终超越追随力。这也反映出一种朴素的自然哲学观: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追随者到领导者的基本逻辑过程。可以说,追随是过程,领导是结果。研究追随力,其实就是研究领导力的形成过程。
    
     从现代组织理论的视角看,组织中的个体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领导者,也是追随者;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
    
     与领导者和领导力的研究相比,追随者和追随力的研究更具有一般性。这是由于在正式组织中,上级是领导者,下属是追随者。但在非正式组织中,由于缺乏组织规定的上下级关系,只有内部自然形成的领导者与追随者。因此,“追随者”不仅来自下属,而且可能是组织中的任一成员(甚至包括上级),还可能是组织外的人。
    
     哈佛大学教授Barbara Kellerman将追随者分为孤立者、旁观者、参与者、进取者和铁杆者五类。Blackshear与Patsy Baker提出的追随力连续统一体(The Followership Continuum)理论也指出了下属成为追随者的五个层次:雇员、有承诺的追随者、主动参与的追随者、有效的追随者和模范的追随者。领导者与追随者都是理性人,都是能够进行判断和推理的人。
    
     理性人的活动必然带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就下属的追随而言,柯林森(David Collinson)曾列出五种动机:遵从领导者在社会中的正式职位而产生的追随;为了达到个体的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追随;向上级或者领导者寻求安全庇护而产生的追随;由于害怕混乱,需要由上级提供秩序保障而产生的追随;通过认同有魅力的、强大的领导以提升自尊而产生的追随。这些研究表明,追随者有着很多的类别。不同类别的追随者,由于其动机和层次不同,其相应的追随力也必然有所差异。
    
    
     【追随力的概念】
       关于追随力的定义,目前得到大部分研究者认同的当属学者Thach 在2006年提出的追随力的定义。追随力定义为:有效执行领导者的指令、支持领导者的工作的能力,其目标是达到组织目标最大化。之后,B.Kellerman(2008)对此概念又做了补充,他从关系的角度对追随力进行定义,认为追随力就是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及上级对追随者的行为反应,从而使概念更加清晰。
    
    
     【追随力的特点】
     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来看,追随力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追随力表现为追随者承担责任的勇气、服务的勇气、勇于挑战的勇气、参与变革的勇气和道德离开的勇气,是有效执行领导者的指令、支持领导者的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追随力是追随者的一种能力与行为表现。
     其次,追随力是指上下级间的关系,及上级对追随者的行为反应(Kellerman,2008)。追随行为是针对领导者而言的,与那些占据“追随者”职位的人不同,这些行为与他们自己的工作或同事如何互动无关,而只与领导者有关(Carsten,2007)。这些行为包括:追随者如何选择与领导者相关的责任、如何与领导者交流、如何解决与领导者相关的问题等;
     再次,追随是一种人员导向的行为,这种行为建立了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领导者和追随者将目标锁定在一个共同目标上提供了环境。
    
     ……
    
     链接《企业管理者领导力与追随力》吴维库/9月14日清华开讲!
     30
79
1068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联系电话:010-8243115O    Emai:8848-hr◎163.com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8987号 .能源500强
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