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
首页 地区推荐 清华EDP 企业内训 公开课 职业培训 HR资讯 培训需求 培训公司 培训顾问 客户服务 在线论坛
当前类别 > 在线论坛
     
巅峰培训论坛 > 培训产业论坛 >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今日贴数:7913 |主题总数:77180 | 帖子总数:80156 | 会员总数:2538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本版搜索:  
兴邦智库CEO课程 北京大学总裁班目录 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家班 硕士\博士学位项目
AI机器人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矿业总裁班 建筑业总裁班 新能源班 数据资产化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营 心理学 领导力 清华教授、能源局领导、知名企业家,培养全球化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能源企业领导者 新加坡大学博士纽约理工大学MBA美国苏富比艺术管理硕士金融管理硕士
    您是本贴的第 18702 个阅读者  
  主题:中国培训业:走下圣坛 赢得讲坛 2006/7/27 13:58:40  
   aollow
   等级:新手上路(初级)
   积分:24分
   注册:2006-7-27
   发表:6(6主题贴)
   登录:2
1 
中国培训业:走下圣坛 赢得讲坛
     
     记者手记“什么是咨询公司?天底下最需要咨询的公司就是咨询公司。什么叫管理公司?最需要管理的就是管理公司。”2006年3月28日,在《培训》杂志主办,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和君创业管理顾问公司、山东经营管理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协办、数百家培训机构参加的2006中国培训机构交流会上,不少大型培训机构的老总们这样坦然自嘲行业弊端。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有关专家得出调查数据,目前仅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价值就达2.5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2006年,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价值将达到40亿美元!培训业的巨大蛋糕诱惑着国内外背景的培训机构。
     正如一个产品市场的发展规律一样,培训市场的遍地黄金,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由于进入门槛相对低,培训公司的人员流动裂变出无数新公司,诞生了许多大的民营培训机构。但同时,一间办公室、两张桌子、三部电话的“一二三”公司并不少见。不少培训公司由于自身在管理、运作机制、分配体制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成熟,自然成了该行业一个独特的现象:市场热乎乎,管理乱哄哄,而且机构相轻。
    
     ◆导报记者 许慧艳 上海报道
     生产方式 时代光华:打造培训师梦工厂
    
     嫁接娱乐造星经验
    
     北京时代光华与培训师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影视娱乐圈里经纪公司和明星的一种签约经纪包装关系,时代光华对签约培训师进行包括印刷书籍、影像资料、媒体宣传和课程销售在内的一系列市场化运作,并享有版权。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不是任何一个培训师自己所能承担的,所以,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时代光华建立起了自己的快速复制培养培训师人才的体系和方法,而不是限于找培训人才。时代光华董事长方永飞的“寻找快速复制并培养人才的体系而不是苦于找人才”,也是时代光华对企业客户的最重要提醒。于是,旗下汇聚了不少国内知名培训业人士。
     在现代企业里,到底谁给谁打工?方永飞认为,低于人均功效的企业,是老板在为员工打工。为了保证培训师梦工厂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健康运行,时代光华有一个观点:对于新加入一个组织的员工来说,过早谈使命并不合适,要先规范,新兵入伍第一件事情就是军训规范。方永飞告诉记者,培训也是一个产生和贩卖智慧的行业,并不能把人看成经济的动物,一旦如此,就会像海豚,吃一点就会跳得更高一点,对组织不利。要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但是,仅仅知道制度而做不到认同,这样更容易破坏企业的品牌。尤其是对于培训企业来说,不缺乏方向,而是缺乏聚焦的心态。
     培训以解决问题为主
     方永飞给记者讲了一个新鲜事,某少林寺方丈也在物色培训机构对和尚进行培训,对于众人的不理解,方丈反问:“不吃荤不近女色,你以为和尚那么好管理?”
     一个和尚都需要培训的时代,一个和尚都重视培训效果的时代,对培训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个市场驱动的经济正在与中国的东方文化相撞击,就像曾经与西方文化撞击一样。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正在快速发展,我们越对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执行,就越会发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多么地毋庸置疑,而人的尤其是在企业组织里面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培训。
     一些与会专家呼吁,培训业要认真对待行业内出现的问题: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培训控诉却激增,“培训中介”导致培训师身价倍增;抄袭现象严重,很难形成民族品牌;缺乏行业规则和标准,价格混乱;培训营销方式单一,淘汰已经开始;不少所谓专家、大家孤芳自赏,走上圣坛。
     “中国的培训业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讲座的内容为中心。”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高级执行副总裁Hillard(希拉德)呼吁。上海愿景研修学院院长林健安也在多种场合宣讲“培训必须向解决方案转变,重视培训效果。”
    
     点晴对话 中国培训业需要产业化分工协作
     经济导报:本次会议多数机构提到了产业整合,您认为,目前培训行业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林健安:中国的培训还远远没有产业化。产业化是指形成一个产业的过程,其核心内涵是生产的连续性、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而目前大多数培训公司的老板自己就是讲师,自己开发课程,自己讲课,自己管理,自己推销,每项工作都做,没有形成真正的公司,只是一个家庭作坊。这样的培训公司只是一个一个分散的点,没有形成链条,也不可能形成链条,因为都相对集中在一个区域,链条的相当一部分发生空档。没有产业化是培训产业无法健康发展的真正原因。
     经济导报:没有产业化对于培训业的个体机构来说意味着什么?
     林健安:现在市场的竞争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价值链与另一条价值链的竞争。许多企业已不再选择一个公司作为自己的供应商或服务商,而是考察这个公司所处的价值链能够提供什么价值。培训公司能否找到这样一个链条,并确定自己在这个链条中的位置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基本条件。认清整个产业的状况是培训公司进行战略规划的前提。
     经济导报:对于培训行业来说,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应该是什么样的?
     林健安:根据中国培训产业发展状况,并借鉴国外培训发展的经验,培训产品到达消费者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课程开发机构———培训服务机构———培训机构———消费者。但从产业链条来分析,课程开发与培训服务一直是培训产业链中忽视的环节,而这恰恰是未来产业利润的最主要空间。
     经济导报:这两个环节也是整个产业链条的源头。目前国内培训课程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林健安:从国内培训课程来看,主要分为港台引进、西方国家引进和国内自主开发三种。改革开发以来,大陆的培训课程基本上都是经港台引进的,而港台的培训课程也大多是从日本引进的,虽然看起来文化的差异不是很大,但从实践来看,这种差异是很大的。根据我们考察的情况,港台也缺乏专业的课程开发机构,有影响力的就更少。从港台引进的培训课程由于缺乏后续的科研能力,课程几乎没有创新,似曾相识的现象颇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近几年中国开始从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引进课程,但是管理培训课程由于文化观念、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企业管理的基础状况的差异,“不服水土”的现象很严重。
     在国内自主开发的培训课程方面,讲理念的多,讲工具的少。管理科学最关键的是如何到企业里应用。现在很多课程是讲理念、讲知识,这是做教育,而不是培训。讲道理的多,理论是教给人怎样思考问题的,道理听起来很对,但是道理不是管理。再有就是讲点子多,讲程序少。管理是严格的程序化,很多企业做过流程再造,但是很少企业能够按照流程去做。
     一个健康的培训服务机构体系应该包括培训服务机构、课程代理公司、培训传媒、行业协会和讲师训练机构。而国内培训服务机构和讲师训练机构不是很健全。
     经济导报: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各个环节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哪里?
     林健安:首先是科研开发与管理能力,能够开发系统的、解决企业问题的培训产品。
     目前培训市场的课程大多数是传播知识的课程,而不是真正的培训课程,也就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课程。但大多数培训公司也只是课程销售代理机构,没有能力进行产品开发。而掌握了产品开发就掌握了培训产业的主动权。
     其次,培训渠道的开发和管理。一家培训公司通过自建销售网络很难覆盖全国的客户,而且成本极高,所以对培训渠道的开发和管理,是获取客户资源的必然选择。
     再次,培训师的培养和管理。目前中国市场缺少一大批职业化的培训师,按照发达国家的培训比例测算,中国还需要1600-1800万培训师。目前培训市场上的讲师多数是个体户性质的,课程没有标准化,课程随着讲师走,一个老师的课程很难让另一个老师复制,制约了培训产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培训和管理培训师,形成一支培训师队伍,是培训产业发展的关键。
     另外,培训管理公司是对培训管理提供服务的公司,是从原有的培训公司中分离出来的业务单元。如何开发成功的培训管理模式并成功推广,是培训公司获取利润、扩大规模的一个关键因素。
     培训产业各个环节的能力是互补的,而且每一个环节的能力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其他低层次能力的组合形成。从各种能力的利润分配来看,越是靠近产业链的上游,知识能力越重要,对整个产业链起着决定作用。后面的销售方式都是为客户能够更好的获得课程价值服务的。因此课程开发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
     经济导报:在这个产业链条上,培训公司怎样找到自己的定位?
     林健安:医药健康产业上,有专门诊断开方子的,这其中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型医院以及特色诊所,有专门开药店的,有专门生产药的。能够具备诊断能力制定管理开发方案很重要,也就类似于一些咨询机构,生产药的厂家相当于专门开发课程的公司,而开药店就好像搞课程代理。培训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人力资源情况来选择自己的位置。或者不开诊所,搞一个保健所也很好,就是帮着企业不找培训公司。其实,培训这个行业不应该互相拆台,而是互相捧场。
    
[本贴被admin于2006/7/27 19:42:54编辑过]     
2006/7/27 13:58:40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 查看 
1/0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0   分页: 转到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   清华总裁班 能源产业500强项目库  能源产业总裁班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班  能源500强企业生态   核技术联盟
  有新帖   没新帖   总置顶   置顶   精华贴   热贴   普通贴
本站网络实名:“颠峰培训网”“颠峰人力资源网”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巅峰培训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电话:(010)8243115O